溧陽市埭頭鎮農民胡順保通過網絡、技術書刊深入研究“稻田養鴨”技術,去年進行試驗后已基本掌握了此項技術,去年飼養的300羽鴨子成活率在90%,今年在農科站、獸醫站的大力支持下現準備在自己承包的500畝水稻田進行實際應用,加強推廣,該鎮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已對首批投入稻田的800羽鴨子進行了禽流感和鴨瘟的免疫接種,鎮分管領導也相當重視此項技術的應用,進行大力的扶持,要求各業務部門全力配合,確保此項技術能應用成功并加以推廣。
現代稻鴨共作屬生態型立體式種養結合模式,通過提供動物、植物之間共生的良好環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即利用鴨子的雜食性和生活習性為水稻除蟲、除草、施肥、中耕渾水、刺激生長﹔同時稻田生態系統為鴨子提供勞作、覓食、休憩、運動的場所和大量動植物飼料。這樣,使得現代水稻生產從主要依靠化肥、農藥、除草劑轉變為發揮水田綜合生態功能,使現代規模集約化養殖轉為更符合鴨子生活習性的自然養殖,飼養出來的鴨子更符合消費者的要求,生產出不施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的優質大米及優質鴨肉兩種完全無公害的“綠色食品”,以田養鴨、以鴨促稻,使鴨和水稻共棲生長,從而實現稻鴨雙豐收,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開創水稻、水禽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稻田養鴨”技術應用成功后,將成為溧陽市埭頭鎮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一個新亮點,同時也能發揮圩鄉的地理環境優勢,進行推廣應用,造福一方百姓。
來源:溧陽市埭頭鎮畜牧獸醫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