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外資奶粉凈利潤都在30%左右。2013年一季度外資奶粉的凈利潤率也在28%,毛利在50%-70%。而蒙牛、伊利毛利只在4%-5%。所以,面對發改委展開的洋奶粉反壟斷調查,洋奶粉降價后壓力并不大,還有很大的利潤率。
據悉,世界上95%的國家配方奶粉市場價格都在每罐125元/900克,而洋奶粉國內價格卻高出國外1-2倍,甚至4倍以上。而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成本每噸要比外資奶粉高10000-15000元,外資降價,國產奶粉是否要跟著降?如果國產奶粉也降,高額成本就讓企業難以支持。
事實上,此次洋奶粉下調價格,都是賣的不是很好的產品,不是主力品種,外資降價只具有象征意義。但是外資奶粉在這個時候降價的結果是沖擊國產奶粉價格體系,導致外資奶粉的市場份額增加。
由于洋奶粉降價后,面對強有力的品牌優勢,很多消費者都愿意選購洋奶粉,所以,發改委這次反壟斷調查出發點是好的,外資反而借機降價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國產奶粉壓力很大。
國家是想扶植民族奶粉產業,但過度強調讓外資降價而不是從整體上來整頓外資壟斷,結果會將國產奶粉再次打擊。外資奶粉企業的利益鏈已經固化,這個已經很難打破。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