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 放流活動現場
br> 放流活動現場
br> 云南倒刺鲃
br> 撫仙四須鲃
7月10日,主題為“保護撫仙湖水環境,促進生態玉溪建設”, 2013年撫仙湖土著魚增殖放流活動撫仙湖畔舉行。
出席增殖放流活動的領導有云南省農業廳副廳長孫海清、廳漁業處處長張穆,省漁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李光華,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云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建森、市政協副主席汪燕平,市直相關部門領導,澄江、江川、華寧三縣政府分管領導,三縣農業局、撫管局領導參加了放流活動。
此次活動共向撫仙湖投放了魚康 魚良 魚魚苗60萬尾、云南倒刺鲃10萬尾、撫仙四須鲃魚苗1萬尾。
魚康 魚良 魚,俗稱抗浪魚,早在清朝中葉《滇海虞衡志》中便有“抗浪魚亦出澄江,鹽腌之而貨于省”的記載。魚康魚良 魚每一批親魚產卵的活動通常持續3天,約停7天以后又來第二批,這就是漁民說的“來三去七”的規律。其肉質細嫩、鮮美,是撫仙湖特有的品種之一。每到產卵繁殖期,喜歡洄游到溝、洞有溪水流出的地方產卵,漁民們便利用這一習性創造了獨特的捕魚方式—車水捕魚,撫仙湖“銅鍋煮活魚”“車水捕魚”和“香把”捕魚的奇觀構成一道美麗的人—魚文化景觀。
云南倒刺鲃,地方名青魚,也稱紅臉青,曾是撫仙湖的常見魚類,魚群多活動于沿岸淺水區的中下層和湖中心中上層水體,故可現著名的“青魚陣”。此魚個體較大,生長較快,肉質好,被沿湖群眾視為上品。
來源:玉溪市水產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