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節,海南是供應全國“菜籃子”的重要菜園子,但到了夏秋季卻是海南瓜菜生產的淡季,尤其是供應本地市場的葉菜,一遇到風雨,本島居民就得吃“高價菜”。為了解決海南本島居民夏秋季節的吃菜問題,海南省委、省政府將“新增常年蔬菜基地,穩定菜價”列入2013年為民辦實事的十大事項之一。
新增常年蔬菜基地2.85萬畝、新建平價商店21家、平價專區12個、改造升級城鎮菜市場50家、繼續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適時啟動城鄉低收入群體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這些承諾為民辦的實事進展如何?7月初,記者走訪了海南省農業廳、物價局、商務廳等責任部門,以及部分常年蔬菜基地、平價店、農貿市場等了解情況。
大棚庇護葉菜地 熱帶風暴后仍正常供菜
就在強熱帶風暴“溫比亞”給海南帶來大暴雨之后,7月2日,記者走訪了海南海口舊州光明之路合作社的常年蔬菜基地,黑白青、菜心、茄子……這里的蔬菜在大棚的庇護下,長勢依然很好。
“有了這大棚,暴風雨過后,葉菜也完全不受影響,今天照常收。”海南省農科院蔬菜所研究員梁振深介紹,光明之路合作社的常年蔬菜基地共有120畝,全部是大棚種植,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民+省農科院蔬菜所”的模式經營。110戶合作社社員中,有40戶采取現金入股的方式,70戶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
可以說,光明之路合作社的常年蔬菜基地,是從事30多年農業工作的梁振深研究員的“試驗田”。去年,他帶領著合作社的農民試種了30個葉菜品種,今年從中篩選了五六個優良、耐熱的葉菜品種來大面積推廣種植,比如結球白菜就是梁振深推廣的一種重要的優良品種。
除了對多種耐高溫的新品種進行篩選,選擇排水較好的水田來作為常年蔬菜種植基地,就連大棚的選用,都經過梁振深研究員深思熟慮。
“大棚的選用標準,并不是越貴越好,大棚的造價和抗風性并不掛鉤。”梁振深介紹,一般大棚的造價貴的一畝11萬元的都有。考慮到常年蔬菜的種植利潤單薄,他所選用的大棚經濟適用,造價只有3萬多元一畝,能抵御10級強熱帶風暴,維護費用低。此外,他在大棚中設置了網狀的通風道,棚內還能感受到涼風習習,有利于蔬菜的生長。
今年以來,即便是在高溫多雨的季節,光明之路合作社的常年蔬菜基地每天都有約4000斤的蔬菜供往海口的批發市場。
今年已新增8550畝常年蔬菜基地 將投入9300萬建大棚
在梁振深看來,要解決海南人民夏秋季節吃菜的難題,核心還是要抓基地,保證基地能夠有蔬菜供應本島市場。
去年,海南省政府要求按照每人一天一斤菜的標準,建設常年蔬菜基地,最終實現重點市縣蔬菜自給率達到90%、一般市縣達到70%的菜籃子建設目標。據了解,2012年,全省共建成常年蔬菜基地近750個,總面積達到11.85萬畝,瓊海、昌江、儋州等市縣較好地完成常年“菜籃子”建設目標。2013年,海南省計劃全省新增常年蔬菜面積2.85萬畝,最低保有面積達到13.85萬畝。
今年5月底,海南省農業廳出臺《2013年常年蔬菜基地建設指導性意見》,各市縣制定了常年蔬菜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并啟動建設,全省新增常年蔬菜基地7100多畝,占年度計劃24.9%。截至到今年6月19日,全省新增的常年蔬菜面積8550畝。
記者也從多方面獲悉,預計5月之后,各市縣推進新增常年蔬菜基地的進度會加快。但是,原來一些蔬菜基地的排灌設施老化,設施大棚前期投入很大,后期維護成本高,需要大量的資金,普通種植戶難以承擔。而海南的夏天高溫多雨,要有大棚才能種出葉菜,特別是高品質的葉菜。因此,設施化水平是保證常年蔬菜基地種出菜一個重要的因素。
據了解,目前海南省的常年蔬菜基地以露地栽培為主,約占80%,設施栽培僅占20%左右,比如樂東的常年蔬菜基地基本上都是露地栽培,三亞市的蔬菜設施大棚僅占總面積的10.5%。資金,仍是提高海南常年蔬菜基地設施化水平的攔路虎,雖然海南省內對大棚建設有一定比例的補貼,但是省級還沒有設立專項“菜籃子”基地建設資金,災害天氣損失補償等綜合配套支持措施還不到位。
為此,海南省農業廳整合有關農業項目資金,積極爭取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支持常年蔬菜設施大棚建設。去年,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全部用于支持蔬菜設施大棚建設補貼,總投入1.24億元,新建蔬菜大棚約1.89萬畝。今年,將投入9300萬的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重點支持常年蔬菜設施大棚建設,目前實施方案正在草擬。
將新建21家平價商店 平價蔬菜價格低于市場價15%以上
為了減少蔬菜的流通環節,平抑菜價,去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啟動農副產品平價商店、平價專區建設項目。去年,全省新建農副產品平價商店20家,平價專區64個,每日銷售平價菜80多噸,局部減輕了部分市民“菜籃子”的負擔。今年,海南省將繼續推進農副產品平價商店(專區)建設,全省將新建平價商店21家,平價專區12個。
的確,定價低于市場平均價格的平價菜頗受市民歡迎,但目前海南現有的蔬菜基地產能不足,部分平價商店的菜源供應及品種還不夠豐富,少數平價商店的監管不到位,存在平價商店運營不正常,銷售蔬菜價格優惠幅度不夠等問題。
為進一步推進農副產品平價商店建設,省財政安排3 1 2萬元支持平價商店(專區)建設。
今年6月中旬,省物價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市縣認真落實2013年農副產品平價商店(專區)建設任務,對今年計劃內取得當地政府資質認定并簽訂協議的平價商店,省級財政按每家平價商店10萬元、每個平價專區5萬元的標準給予開辦補貼;市縣財政按每家平價商店5萬元、每個平價專區2.5萬元的標準給予開辦補貼。
按照要求,要嚴格落實設立準入機制,規范農副產品平價商店管理。在審批平價商店時,要充分考慮創建平價商店企業是否擁有蔬菜生產基地和產品作支撐,實行產銷對接,確保平價商店的蔬菜價格低于市場價的15%以上,確保平價商店銷售的蔬菜等農產品價廉物美。
減免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通行附加費
據了解,為了解決島內居民吃菜問題,平抑菜價,今年前五個月,省交通廳減免了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通行附加費,共減免了7003萬元。此外,還為瓊州海峽輪渡運費和港口客滾作業包干費提供優惠,共減免2100萬元。
與此同時,省商務廳組織對省內的城鎮菜市場進行改造,配套停車場、洗手間、檢測室等設施。7月8日,記者走訪了海口的海盛市場、振興市場、龍舌坡市場、民生市場等,經過改造之后,這些市場面貌煥然一新。
據介紹,經過改造后的菜市場,大多劃定出專門的區域,用于設立了直銷區,攤位不收費,菜農可以進入直接銷售蔬菜,減少中間的流通環節。位于藍天路的民生農貿市場,通過全面升級改造,成為海南省規模最大的農貿市場,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鋪面35個,攤位200個,細分為自由農貿區、品牌區和自產自銷區。自產自銷區和蔬菜種植基地對接合作,讓瓜菜從田地直通菜市場,備受周邊市民的歡迎。
2013年,海南省將改造升級城鎮菜市場50家,12.74萬平方米。截至到今年5月底,省商務廳組織全省的城鎮菜市場改造開工41家,開工率82%,整體建設進度65.4%;基本完工23家,完工率46%。7月8日,記者從省商務廳獲悉,截至到6月底,全省已經改造并驗收達標的城鎮菜市場達到了16家。()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