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山東省著名的優質農產品大市,平度市光是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名牌產品就多達十幾種。近日,記者了解到,在平度市膠萊河北岸的崔家集鎮張家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西紅柿狀元村”。眼下正是西紅柿大量成熟集中上市的旺季,7月2日,記者借平度市2013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暨綠色消費進村莊活動的時機,對該村西紅柿的種植、銷售進行了探訪。
全村94%的村民種植西紅柿
崔家集鎮地勢平整開闊,是平度市小麥的主產區,素有平度糧倉之稱,張家村就位于崔家集鎮駐地東南5公里處,現有農戶180余戶,556人,南鄰膠萊河,與高密市相鄰。“這里土壤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是種植蔬菜特別是西紅柿的絕佳之地。”張家村村主任王云秀介紹,該村從2003年開始從壽光引進西紅柿大棚種植技術,到2008年開始形成規模種植。近年來,該村積極引導村民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揮優勢,不斷擴大西紅柿大棚種植面積,走出了一條高產高效的農業興村富民之路。“目前,全村大棚西紅柿種植面積達到千余畝,種植戶170余戶,占村莊總人數的94%以上。”王云秀介紹,去年該村經濟總收入2100萬元,僅西紅柿一項經濟收入就達到1400萬元。
“現在正是西紅柿的成熟旺季,裝箱一天能掙100多元。”來自鄰村陶家堡村的村民吳芳正在一家合作社對西紅柿進行分揀,然后裝進一個筐子中,根據筐子的大小,分揀包裝好一筐西紅柿,吳芳可以得到0.8元至1.2元的報酬,一天下來能分揀包裝100多筐。除了在這里分揀裝筐外,吳芳自家也有兩個高溫西紅柿大棚,一個大棚能賺4萬元左右。“今年西紅柿的價格沒有去年好,現在的批發價才六七毛一斤,去年同期是一塊多。”王云秀介紹,盡管價格比去年低,但種植戶還是能賺錢,一個大棚2畝地能產6萬斤西紅柿,而一畝地的成本在9000元左右。
成立合作社解決銷售和服務問題
來源:半島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