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圖為某養殖戶因用藥不當引發大批魚類死亡
作者:臨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孫敏
近期,浙江臨海市養殖池塘水溫連續攀升,達到適宜溫度上限,加上養殖動物處于生長高峰期,養殖戶面臨著日常調水和藥劑使用等問題。臨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下鄉指導時,發現許多水產養殖戶在高溫用藥時存在諸多不當操作,不僅影響治療效果,而且可能造成因水生動物大批死亡引起的巨大損失。為此,我站結合工作實際,對高溫季節用藥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概括總結,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做到對癥用藥,安全用藥。高溫季節應貫徹“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防治方針,以控投餌、保水質為主,謹防漁病發生;當漁藥發生時,要正確診斷病因,對癥施藥,及時用藥,以防延誤治療時機。切忌盲從用藥、大規模大劑量藥品使用,依據病情、病程及需要,優先選擇低劑量、高療效的漁藥,同時施藥人員要注意藥品的含量、有效期、保管方法和安全操作方法等,用藥之后要及時做好藥物使用記錄。
(2)選擇合理給藥方式,確定安全用藥濃度。高溫季節,同一藥物的藥性較平時強,藥效擴散快,在用藥前,必須了解用藥對象、發病原因,確定出給藥方式和藥物安全濃度。常規用藥方式包括掛袋(掛簍)法、潑灑法、浸浴法和內服法,其中全池潑灑方式應謹慎使用,尤其是在施用消毒劑和高毒性藥品時,更應引起重視。一般認為,當飼養魚的發病率不超過5%或水溫高于30℃時,不要采用藥物全池潑灑方式,可采用食場藥物掛袋簍和食場附近水域局部灑藥來防治。當不得不采用藥物全池潑灑防治時,施藥濃度按常量的下限或減量使用較為安全。養殖戶還可采取首次小范圍試驗用藥方式降低用藥風險。
來源:臨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