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夏糧生產再傳捷報:全市747萬畝小麥平均單產533.2公斤,比去年增加1.1公斤,增幅0.2%;總產79.7億斤,比去年增加2.7億斤,增幅3.5%,夏糧單產、總產均實現“十一連增”。
“糧食連年增產,與我市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密不可分。”市農業部門負責人介紹說,我市堅持把糧食高產創建列為“一把手”工程,2011年成立了由市委書記親自掛帥的糧食高產創建推進委員會,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機制,以強有力的行政推動確保高產創建取得實效,探索出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的新模式。
創新理念、深度挖潛是我市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確保糧食持續增產的重要措施。我市先后在全國率先提出噸糧市、噸半糧鄉、整建制鄉、整建制縣、整建制市發展理念,目前全市已形成以108個部級高產創建示范片、14個3萬畝以上大方、100個重點鄉鎮、3個整建制縣梯次發展、整體推進的發展格局。
面對糧食增產難度加大的趨勢,我市確定了“深挖糧食潛能、穩定小麥生產、突破玉米單產、全面提升總產”的思路。推進綜合產能提升工程,加大良田改造建設力度,實現低產變中產、中產變高產,全面提升各縣市區糧食生產能力。推進100個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鄉鎮建設工程,全市100個重點鄉鎮每個鄉鎮至少有一個1萬畝以上的高產創建示范方。
去年,我市在全國率先實施了100萬畝玉米免費統一供種項目,免費供種項目區玉米最高畝產1071.97公斤,創全市玉米單產新紀錄;項目區平均畝產673.2公斤,比全市平均畝產高80.1公斤。今年,我市又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玉米千畝噸糧”糧食增產模式攻關的發展理念,市財政籌集4000萬元,繼續實施100萬畝玉米免費統一供種項目,力爭玉米單產有新的突破。
同時,我市強化項目整合,集中各類優勢資源要素打造糧食生產制高點。2010年以來,共整合涉農項目資金近40億元,新增改善灌溉面積350萬畝,改造中低產田54萬畝;建成“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450萬畝。按照“全市一盤棋”思路,打破縣域界限,著力規劃打造40萬畝、50萬畝大方田。深入實施科技挖潛,整合技術服務,提升糧食產量。
來源:中國經濟網山東頻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