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漁期間海鮮市場缺鮮貨,貝類產品多少填補了空白,銷量也跟著幾十倍增長。
昨日在嶺前早市海鮮大廳,幾乎每戶攤位上都有幾樣貝類,海螺、夏夷貝賣得尤其多。記者注意到,個頭大的海螺35-40元/斤,小的則30元/斤。而和海螺樣子差不多,市民俗稱“紅里子”的脈紅螺則比較便宜,僅13元/斤左右。
而在專賣貝類的攤位上,各種蜆子則是絕對的主角。市民家中辣椒炒蜆子最常用的花蜆子,15元2斤,燒烤攤做錫紙蜆子常用的黃蜆子6元/斤。而長相差不多的毛蚶有手掌大小的,也有大拇指大小的,價格分別為18元/斤和6元/斤。因為貝類供應量較平穩,所以6月以來價格比較穩定。嶺前早市海鮮大廳40號攤位業主告訴記者,僅花蜆子一天就能賣出100多斤。
記者從大連水產品批發市場了解到,休漁期前貝類的日銷量在1.5萬斤;封海初期,日銷量達到4萬斤;近一個月來,每天貝類總交易量達到190萬-200萬斤。
專家說法
只有大個蜆子是養殖的?錯
面對種類繁多的貝類產品,很多市民不知如何正確地吃,吃完了也不知道啥品種。對此,記者采訪了大連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研究遼寧沿海貝類的老師。
最熟悉
蜆子學名叫“菲律賓蛤仔”
辣炒蜆子是一道最受歡迎的家常海鮮,其中的蜆子有個洋學名叫“菲律賓蛤仔”。菲律賓蛤仔在遼寧的黃海和渤海沿岸分布非常廣泛。菲律賓蛤仔對生存環境要求不嚴,因而成為本市人工養殖產量最大的雙殼品種。
市場上,蜆子因大小不同價格有差異,有種說法是“大個的蜆子都是養殖的”。事實上,無論大小,市場上的蜆子多以養殖為主,即通過人工撒苗后,蜆子苗在灘涂上自然生長。
來源:半島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