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非商貿投資環境是風險和挑戰并存。
7月13日,在國際關系學院非洲研究所舉辦的“中國在非洲”研討會上,商務部西亞非洲司副司長李小兵表示,盡管中非貿易全線飄紅,但目前非洲局部政治安全形勢不容樂觀,非洲資源的民粹主義在上升,國際社會對非洲的爭奪更加激烈。中非貿易任重道遠。
從2011年南非世界氣候大會到今年3月的金磚國家峰會,再到剛剛閉幕的第23屆世界經濟論壇非洲會議,非洲聚集了全球的視線,也吸引著大量的投資目光。李小兵談道,在全球經濟的動蕩變革調整之中,中非經貿合作逆勢增長: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合作飛速增長,跨國跨區基礎設施合作穩步推進。
據了解,2012年,中非貿易同比增長19%,已經連續4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今年前5個月投資達12.6億美元,同比增長89%;我國企業正積極探討鐵路修復改造,非洲東路、西部、中部、南部區域跨境鐵路的項目也有我國央企的參與……
李小兵表示,中非經貿合作面臨新機遇。首先是非洲經濟政治環境持續改善,世行報告顯示,全球經濟發展環境改善最快的50個國家里有17個來自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是fdi投資增長,“在2012年全球fdi下降20%的情況下,撒哈拉以南非洲有377億美元,同比增長5.5%,預計2013年該地區fdi將達到573億美元,同比增長12%。”他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然而與此同時,中非貿易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和挑戰。
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王輝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首先是政治風險。“非洲由于它的特殊性,歷史上留下殖民的后果,所以它的邊界沖突、種族文化的矛盾一直是現代化國家建設沒有完成的,因此政權非正常的更迭時有發生。而我們的投資很多都是能源資源,投入時間比較長,加大了中國在非洲的投資風險。”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