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水稻賺不賺錢?如何種水稻才賺錢?南溪鎮蒲山村的王輝向規模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去年種植了80畝水稻,同時在稻田中養魚,純賺了12萬元。
說起新陽大米,要屬產于“陳蒲二山”的最有名。王輝就住在蒲家山上。近日, 筆者慕名前往南溪鎮蒲山村,探訪他的“水稻莊園”。
規模種植水稻
王輝是個“不安分”的農民,養過豬,種過菜,還辦過蔬菜專業合作社。但幾年下來,他覺得這些都不是很適合他,尋思著發展其它項目。
蒲山村的優勢是種植水稻,鎮里還引導成立了“粒粒香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引種、統一管理、統一品牌,力求把水稻產業做大做強。
“發展產業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經過一番比較,王輝認為,種水稻是個不錯的選擇,“種水稻比種蔬菜成本低,風險小,而且還不愁銷路,合作社是訂單收購。”
說干就干,2011年初,王輝以每年每畝400元的價格流轉了50畝田,開始種植水稻。
“老百姓把土地交給我,我就得把它種好。”王輝開始挖渠設道,整理田塊。那段時間,他每天早晨不到6點起床,直到晚上天黑了才回家。
摸爬滾打了半個月,50畝稻田終于整理完畢,可王輝也整整瘦了一圈。
稻田整理好了,已是春播時節,王輝趕緊請村民幫忙,全部種上了水稻。看著一田田水稻,王輝笑了,他說:“一畝賺1000元,50畝就是5萬元。”
實行稻田養魚
2011年,南溪鎮計劃發展稻田養魚,并邀請了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給群眾講解稻田準備、魚苗投放、日常管理等技術,聽講座的王輝當時就對稻田養魚有了興趣。
這一次也讓王輝明白,要想增加效益,就要講創新、講科學,不能“老式”種水稻。
來源:云陽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