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農委獲悉,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我省夏糧總產達267.7億斤,增產7.4億斤,增量占全國夏糧增產總量的19%,實現歷史性的“十連增”。
去年以來,秋種干旱、冬前弱苗使夏糧生產形勢異常嚴峻,夏糧奪取豐收實屬不易。省農委負責人介紹,從種植面積看,夏糧總面積約3710萬畝,比上一年增長0.6%;單產360.8公斤,比上一年增長2.23%,面積和單產的增幅都超出全國水平。夏種期間,省委、省政府統籌謀劃,科學部署,動員部署各地立足抗旱搶種,造墑播種確保種足種滿。針對越冬期小麥苗情偏弱的狀況,我省突出返青肥,促進苗情轉化實現壯苗越冬,全省累計追施返青肥2167萬畝。省財政安排3000萬元支持33個小麥主產縣實施追施拔節肥補貼,擴大拔節肥施用覆蓋面;提前落實中央財政18170萬元“一噴三防”補助政策,統一開展赤霉病預防和“一噴三防”作業;繼續切塊安排3.98億元,對4100萬畝糧食生產核心示范區良種良法示范農戶增加補貼。
科技依然是夏糧增產的主要支撐,我省推進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建設2000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切實加大實用技術推廣。去年秋種期間,各地落實良種補貼,主產區良種實現全覆蓋。共采購小麥良種3.15億公斤,比上年增加約250萬公斤。全省增產潛力大的半冬性小麥品種比例繼續增加,達到86.4%,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科學播種技術進一步到位,小麥種子包衣、藥劑拌種和土壤藥劑處理面積3294萬畝,比上年增加277萬畝;小麥機械化播種面積3230萬畝,機播率88.6%;旋耕施肥播種鎮壓一體化作業面積達850萬畝,比上年增加40萬畝;追施拔節肥3648萬畝,比上年增加528萬畝,促進了苗情轉化。
夏收期間,我省遭遇降雨考驗。為此,全省開展“南機北援”行動,安排南部稻區與北部麥區“點對點”對接。省財政緊急下撥2000萬元小麥搶收專項資金,用于小麥搶收期間收割機轉移調度和作業補貼。高峰期主產區日投入大型收割機11.1萬臺,機收率則穩定在96%以上,做到顆粒歸倉。
來源: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