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頂著火辣辣的太陽,筆者來到溫嶺濱海鎮東樓村,果農林亨琮正在采摘火龍果。皮膚黝黑的他,一笑就露出一口白牙。
“來,嘗嘗。”筆者摘下兩個火龍果,切開后,飽滿的桃紅色果肉,令人垂涎欲滴。味道,自然是美得很。
在林亨琮的火龍果采摘園內,種植了紅肉、白肉、黃肉等多個品種的火龍果。目前,紅肉火龍果已進入結果期,采摘期將一直延續到12月中旬。這些火龍果的價格可不便宜,要賣40元一公斤,這也讓林亨琮嘗到了不少甜頭。
火龍果并非水土不服
火龍果原產于中美洲熱帶,因其外表肉質鱗片似蛟龍外鱗而得名。
火龍果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還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纖維,是熱帶、亞熱帶的名優水果之一。
“女兒愛吃火龍果,我就種一些給她嘗嘗鮮。”說起種植的初衷,林亨琮的想法很單純,“我在電視上看到,北京一帶可以種植火龍果,同樣是亞熱帶地區,溫嶺為什么就不能種?”
想到就去做。2011年,林亨琮到廣東買了1000多株火龍果苗。
作為一種熱帶水果,要在亞熱帶成功種植火龍果并保證品質并非易事。只有小學文化的林亨琮對這種水果的生長環境不太了解,他也不懂得上網查資料。
“火龍果種得這么好,多虧了我女兒。”林亨琮拿出厚厚一疊資料告訴筆者,這些都是女兒上網查閱后,打印出來供他參考的。
“火龍果不怕熱最怕冷。”林亨琮說,火龍果正常生長要求氣溫在10℃以上,但在冬天臺州的氣溫達不到這個要求,為此,果園采取雙層膜覆蓋保護技術,還在根部鋪上稻草,讓果苗溫暖過冬。
頭一年就賺了兩三萬元
已近中午時分,大地被太陽烤得如火爐一般,在果園里呆了一會兒,筆者便覺得酷熱難忍。
林亨琮卻似乎早已習以為常,他拿著剪刀在火龍果樹中間走走停停,不時修修剪剪。看到樹上有花冒出來,他又要駐足欣賞一番,“開了花,大概一個月后果子就成熟了。”
與市場上銷售的紅皮白肉火龍果不同的是,林亨琮栽種的火龍果屬于紅皮紅肉品種。“這種紅心的火龍果甜度高,肉質細膩,價格自然要比白肉的火龍果高。”
種下去一年后,火龍果便開花結果了。頭一年畝產量500公斤,除去成本5000元,這一次就讓林亨琮賺了兩三萬元。之后他將種植面積從原先的1.5畝擴大至3畝。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