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伏季休漁恢復資源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延長休漁期會影響純漁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先幫他們轉產轉業。對伏季休漁制度改革,國家和省也在調研中。
□記者 李劍橋 實習生 張志鵬
從黃海到渤海,往日熱鬧的海面平靜了許多。在山東半島一個個漁港內,成百上千艘漁船靜靜地停靠在一起,等待下一個出海的日子。
如今伏休時間過半,沿海各地情況如何?漁民生計如何安排?7月9日到12日,記者到山東半島沿海進行了采訪。
“史上最嚴伏季休漁”
從6月1日至9月1日,是今年黃渤海伏季休漁的時間。按照規定,休漁期間一律要求“船進港,網入庫,人上岸”。所有漁船皆有停靠位置示意圖,不經允許,不得移動,號稱“史上最嚴伏季休漁”。
7月9日,記者首先來到日照市嵐山區嵐頭鎮東潘漁港。300余艘捕撈船在港灣內一字排列,僅有少數漁民在岸邊忙碌,或對漁船維修噴漆,或席地而坐編織漁網。
東潘漁港負責人介紹,嵐頭鎮共有35個漁業村,其中15個純漁業村,有漁民3000人左右。休漁后,漁民主要進行培訓學習、修理船塢、制作漁網等活動,也有部分漁民到外地打工。
嵐頭鎮秦家官莊漁民鄒海港,有20余年的捕魚經歷,擁有一條150馬力的船只。他告訴記者:“一開始,很多漁民反對休魚,后來逐漸嘗到了伏休的甜頭,大家變得非常贊成。6月1日以后,我們就把船停靠在漁港了。我家有5畝養殖海面,休漁期間主要養殖海虹。”
在榮成市石島中心漁港、煙臺市八角漁港等地,港內同樣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漁船,許多漁港還利用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的英文縮寫,是一種船舶導航設備]、cdma、北斗定位系統對漁船進行監管。
市場沒了新鮮海捕魚
休漁后,水產品市場有什么變化?7月12日,在青島市城陽水產品批發市場,記者看到一筐筐對蝦、螃蟹、花蛤擺放在道路兩旁,攤主們忙于交易;魚類品種則較少,僅有帶魚等少數幾種。
批發市場總經理袁憲磊介紹,這里平時有480余家業戶,由于休漁,現今僅剩下100余家,他們主要提供凍貨及養殖產品。由于休漁,交易量大幅下降,由休漁前的每天4000余噸下降到如今的2000余噸。
來源:大眾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