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川東華鎣山區雖然熱浪襲人,但在華鎣市陽和鎮鴿籠山村鎣山紅葡萄專業合作社的葡萄大棚里,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悅耳的知了聲和清脆的笑聲交織在一起,合作社的理事長唐秋娟正帶領果農在碩果累累的葡萄園里忙碌著,一片迷人的豐收景象。
“大棚里種出的葡萄就是不一樣,不但顆粒飽滿、均勻,而且產量也高。”唐秋娟自豪地說,“你們瞧瞧,我這大棚里的‘夏黑’葡萄就像一串串黑色的珍珠,誰見誰愛呢!”唐秋娟介紹,她們鎣山紅葡萄專業合作社依靠科技搞種植,建起500多畝能調節氣溫的大棚,種植優良品種“夏黑”等葡萄。在今春持續干旱和今夏連續高溫的惡劣氣候中,大棚內的葡萄仍獲得豐收,并以每公斤40元至50元的價格被重慶、成都、南充、廣安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和水果銷售商預訂一空,給果農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鴿籠山村鎣山紅葡萄專業合作社毗鄰的祝家壩村徳嘉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松滿象唐秋娟一樣,帶領果農在葡萄園也忙得不亦樂乎。他們正在搶收在“風雨衣”中成長起來的葡萄。李松滿介紹,他們合作社的葡萄雖然沒有搭建大棚,但在葡萄果實成長關鍵時期,及時實施套袋技術,給葡萄幼果穿上“風雨衣”、戴上“遮陽傘”,有效減輕了病蟲害侵襲,降低了農藥殘留,同時還給葡萄實施了“計劃生育”,即采取“疏果”技術,對一些品質較差、長勢不良的幼果給予摘除,達到精心培育優質果實的目的。
想不到在這小小的葡萄里,還蘊含著大科技嘞。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