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三公消費政策影響,高端白酒行業受到很大影響,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而白酒受塑化劑、“勾兌門”和年份酒事件的影響,也讓不少消費者對白酒消費產生動搖。
傳統釀造與配制酒區別不明顯
由于傳統白酒釀造工藝與配制酒(添加酒精和添加劑的勾兌白酒)沒有得到嚴格區分。導致了市場上很多配制酒冒充傳統白酒,或者大家都在生產配制酒,讓消費者選購白酒時眼花繚亂,霧里看花。
同時,也降低了中國傳統白酒的品牌形象和品質,無法與國際市場上的蒸餾酒做競爭。目前中國白酒產能將增加到1000萬噸,中國蒸餾酒消費占全球消費的30%。其中威士忌市場占30.25%,而白酒市場占有率僅0.76%,歐洲烈性酒取得了每年20%的速度增長。中國白酒卻增長不大。
所以,區別傳統工藝釀造的白酒和配制酒,提升中國白酒的名酒形象,非常有必要。
白酒標準不全
中國白酒標準主要是行業內產品標準,對于白酒生產的原料,設備,工藝等標準少,并且缺乏基礎領域的研究,所以,導致白酒問題層出不窮,影響了白酒的整體形象。
白酒透明度不夠
酒精勾兌是全世界烈酒行業都采用的方式,但是中國白酒卻不對此向消費者作出解釋。甚至用勾兌白酒冒充純糧釀造。還有年份酒問題,從頭到尾,賣的就是概念,毫無誠信可言,忽悠消費者。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