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造炒菜機器人駕到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是20年前人們向往的美好生活。如今,20年前的美景,早已經變成現實。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下班回到家里,不用親自下廚房,只要輕點鼠標就有“人”把熱騰騰的飯菜端到眼前,從而遠離了煙熏火燎,這場景不知道是多少人的“美夢”。這個,真的可以有。
日前,高新區日上儀器公司自主研發的“廚房智能機器人”樣機已經問世,而且干起活來還有模有樣。
12月16日,在日上儀器公司研發室內,筆者見到了這個高大的“機器人”。研發人員正在測試軟件,“機器人”身高有2米多,上半部分是顯示屏幕以及裝食材和調料的容器。下半部分,乍看之下與自家用的灶臺沒有什么區別,但細心一看,又大不相同。灶臺上有兩個灶,技術人員把一口炒鍋放到灶上,先演示掂勺。打開電腦主機后,顯示屏上出現操作菜單,隨著指令下達,端鍋的“手臂”開始工作,先慢慢把鍋移開,然后猛地掀起,用勁恰到好處,工作人員放在鍋里面的物件,穩穩地翻了一個“跟頭”,落回原處。在兩個灶中間,有一塊活動的面板。如果操作者想吃油炸食品,主機會下發指令,讓中間面板自動打開,露出面板下的過濾網。過濾網下方,是一個盛油容器。食品炸熟后,機械臂會自動把鍋移到過濾網處,并將油和食品一起倒在過濾網上。隨后,過濾網上的食品會被機械臂倒在盤子里,廢油則漏到了下面的容器中。整個過程,機器人執行得有條不紊。
段景峰經理介紹說,電腦里“裝”滿了各種菜肴的做法,想做什么菜,只要輕點鼠標就可以。主人只需要把菜切好,放到上半部固定的容器內并點擊“確定”,就可以悠閑地等著菜肴出鍋。提起這個干活沒有怨言的家伙,研發人員滿臉笑容。
這個“機器人”,能徹底把人從廚房里面解放出來,遠離煙熏火燎。中國的烹飪文化博大精深,每一道菜都有各自的做法,放多少鹽、油、花椒、大料,廚師必須拿捏得恰到好處。根據不同食材的特點,每個菜都有自己的烹飪溫度和時間,這就是所謂的“火候”。這些傳統的技藝,機器人能掌握嗎?工作人員告訴筆者,這些烹飪技巧,經過科學計算后,輸入機器人的“大腦”里,每道菜,用料和時間都不一樣,絕對各有特點。就拿油炸花生米來說,看似簡單,但炸好卻不容易。而在機器人面前,只有當油溫最佳時,花生米才會自動下鍋。當“火候”到了,花生米毫不延遲地被盛出來,此時的花生米又酥又脆,實驗效果非常理想。眼望著色香味俱全的一盤花生米,大家邊吃邊稱贊。隨后,工作人員又操作機器人完成了一道家常菜——白菜炒木耳。同樣是在機器人的“大腦”里,先選出這個菜,食材和調料按照事先輸入的程序自動下鍋,炒熟后,自動倒進旁邊的盤子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選擇食材。想吃什么菜,洗好切好就可以了,剩下的都由‘機器人’來完成。”研發人員說。
目前,高新區從事研發類似“廚房機器人”這樣的高新產品的企業有13家,“大慶制造”正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我們自主研發的‘電廠冷凝水銅鐵離子測定儀’,已經正式走下生產線,開始運往全國應用市場。”電廠管線腐蝕檢測預警,是業界公認的難題。前不久,在日上儀器公司不大的研發中心內,這個難題被攻克了。
“公司研發中心,組建至今快10年了,2010年被省工信委評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公司每年堅持把8%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中心,已累計開發產品50項,優化升級技術、產品40多項,保障了項目預期技術指標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公司每年20%的產值增速。”段景峰說。
近年來,高新區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了一批有針對性、創新能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研發中心,其中包括華科股份、北油科技等13家企業的研發中心,均已躋身“省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榜單,大慶自主研發產品開始走向市場。
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
中華廚具網(www.hoppecoke.com)秉承為商用廚具客戶提供滿意數據信息服務,為商用廚具企業開拓廣闊市場為宗旨,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憑借自身行業優勢、人才優勢,順應市場需求和信息化潮流,以保持中國專業、權威的商用廚具行業門戶網站而努力。
中華廚具網通過分析了大量商用廚具企業信息及市場調查后,中華廚具網在中國廚具孕育產生,它將更聚焦商用廚具品牌價值提升,為廚具產品提供招商加盟信息服務,行業資訊服務,為企業代理商提供商業信息報道、商業合作和店鋪運營咨詢服務。
中華廚具網是綜合商用廚具大數據信息平臺,更具價值的行業門戶準確的定位、多方位及時的行業信息、高轉載的資訊發布,主導商用廚具行業資訊動態。融合熱點事件策劃,多方位立體傳播,助力企業發聲,為品牌擴音增強知名度。招商加盟連續為商用廚具品牌推薦優質代理商,強大的經銷商數據庫,快捷高效的渠道通路,定制化服務品牌招商,一站式為廚具企業招商加盟建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