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市場消費的拉動,中國乳業在2001年至2011年中經歷了“黃金十年”,短時間內培養了一個龐大的乳品消費群體。然而十年的野蠻增長也造成乳業上游供給跟不上下游的發展速度,這成為近年來一系列乳業危機的根源。在中國乳業的亂局中,遼寧輝山乳業集團另辟蹊徑,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乳業上游,從最源頭的牧草種植和精飼料加工做起,開創了輝山獨有的自營牧場模式。
其實早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各大乳制品企業就開始紛紛在奶源上大下功夫,掀起了一場奶源爭奪戰。據了解,中國乳制品企業主要采取了四種奶源基地建設模式:第一種是“公司+農戶”模式,第二種是“公司+牧場小區+奶戶”模式,第三種是“公司+規范化牧場園區”模式,第四種是奶牛養殖戶、政府職能部門、奶站經營者等組成的“奶牛合作社”模式。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歷史和成本等各方面的原因,這些發展模式并不能完全保證奶源的安全。
業內專家指出,“乳企要想生產出安全的乳品,必須從加工的環節進入上游的養殖環節,甚至是牧草種植和精飼料加工環節。只有奶源真正安全了,乳品安全才有保障。”為了真正控制奶源的安全與質量,輝山乳業自己種植牧草、自己加工精飼料、自己養殖奶牛,控制了乳業產業鏈的上游,在奶源建設上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
據了解,輝山乳業從2003年就開始不斷從澳大利亞、新西蘭、烏拉圭等國進口國際優選純種乳牛,目前擁有近12萬頭存欄奶牛,這些奶牛分布在輝山50座現代化自營牧場。為了讓奶牛吃上好草,輝山乳業投入巨資在遼寧凌海市、昌圖縣、法庫縣、義縣等地種植紫花苜蓿草14萬畝,直接供應輝山自營牧場苜蓿干草和青貯鮮。同時,輝山還建有30萬噸奶牛專用精飼料加工廠。進口純種乳牛、苜蓿草種植基地和精飼料加工廠從源頭上保證了輝山乳品的安全與質量。
圖:為了讓奶牛吃上好草,輝山乳業投入巨資在遼寧凌海市、昌圖縣、法庫縣、義縣等地種植紫花苜蓿草14萬畝。圖為輝山乳業在收割苜蓿草。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