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批準頒布的《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使天然水域中日益衰竭的漁業資源得到修復、養護和增殖,大竹縣把天然水域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常態化管理,將天然水域的增殖放流資金納入財政預算。近日,該縣投入增殖放流專項資金10萬元,同時在境內的清水河廟壩鏈子橋、高穴黃灘河、五倉河、石橋鋪銅缽河、觀音河等天然水域人工增殖放流魚種21.8萬尾。
為保證放流魚種質量好、數量足、價格合理,該縣水務局、財政局、漁政監督管理站密切配合,對放流魚種的采購實行公開招投標。將全縣具有較大規模、較好技術、較強實力的魚苗魚種生產專業場站集中進行比選,在“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下擇優選定放流魚種的供貨方。隨后,縣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站在放流前組織專家對中標單位的各類魚種進行檢驗和檢疫,確保苗種質量,使放流的魚種達到體格健壯、無病無傷、規格整齊。
據悉,此次活動共放流各類魚種21.8萬尾,放流魚種主要有鯉魚、鯽魚、草魚、花白鰱、黃顙魚等優良品種。放流地點為該縣的東柳河水系、黃灘河水系的4個流域的4個河段。該縣城西、黃家、中華、竹北、人和、楊家、清河、二郎、柏家、柏林、高穴、媽媽、歐家等10余個鄉鎮的沿河群眾受益。
來源:四川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