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可能品質存在差異,但北參南養的各個難題正在逐漸突破。隨著全國養殖和進口海參的逐年增加,5年后如果出現海參20元一斤怎么辦?”7月18日、19日在我市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海參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企業家、行業協會及管理者對目前我國海參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擔心。
據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統計,去年我國海參產量達到17.1萬噸,年增長率達到24%。除了大連、山東等傳統產區產量持續快速增長之外,以福建海參為代表的南參“漲勢”驚人。據悉,過去的3年中,福建海參養殖產量在全國海參總產量的占比已經從1.3%提升到9.1%。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水產養殖高級工程師崔和認為,不同產地海參具有不同市場地位,遼寧海參仍將主導全國海參市場,而產量最大的山東省將影響全國海參市場的整體走勢,福建等南方海參對海參市場將起到緩沖平衡的作用。
記者從論壇獲悉,近年來,海參產業迅猛發展,也給產業帶來一系列不確定因素。自2011年以來,海參產業規模急劇擴張,一些生產方式對資源環境產生負面影響,背離可持續發展要求;北參南養的連續升溫,供大于求問題顯現,尤其表現在今年春季鮮海參收購價低迷;去年底政府規范三公消費的系列措施對海參市場產生的長期影響有待進一步評估;另外,隨著營銷手段更新、消費市場拓展等,市場中出現了產品同構、市場競爭激烈等一系列新問題,產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引起了產業人士的廣泛關注。
論壇透露,由于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地區對海參需求的不斷增加,斐濟、瓦努阿圖等國家已經出現海參捕撈量過大、當地海參瀕危、破壞當地海洋環境等問題,這一情況已經引起國外環保部門及相關國際組織的重視,可能將海參列入瀕危保護動物行列。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