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家海參還未出現腫嘴、化皮等現象,但瓦房店海參養殖戶張力(化名)看著自家海參圈幾乎每天一降的鹽度值,心里仍止不住地哆嗦。本月中上旬,幾乎連軸轉的三場強降雨讓渤海灣部分參圈鹽度一再降低,海參危機四伏。昨日天氣晴好,但不少海參養殖戶心頭陰霾卻更勝往日,連日雨量累積,參圈附近水庫跟海水頂牛已成“兩合水”,養殖戶們根本不敢給參圈換水。
連軸暴雨擊穿鹽度底線
“已經快20天沒換水了,該怎么辦啊?”雖然已經在瓦房店市三臺滿族鄉海島村包海養殖七八年,在同行里也算是頗有經驗,張力在接到記者電話時,仍是禁不住說出了心里的焦急和茫然。“養海參的都怕下雨。”張力說,本月一開頭就下起了大雨,雖然有些養殖戶不以為意,但他仍舊全力做好準備,比如上增氧泵等,雖然上層雨水封住了氧氣,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精心準備的設備在連番大雨的攻擊下根本不值得一提,參圈鹽度降低之快讓他措手不及。
根據記者查詢的數據顯示,適合海參養殖的區域,海水鹽度為24度到35度,海水鹽度20度基本是底線,低于20度,養殖海產品就面臨著減產的危險。然而在接連不斷的大到暴雨的光顧下,渤海灣附近部分海參圈鹽度節節失守,幾乎每天都在下降,“昨天我看了一下,鹽度已經降到十六七度。”張力說。
“不少人以為只要雨停了,我們開閘換水就行了,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和張力一同在海島村的圈養海參戶老曲說,下完雨后離他們不遠的松樹水庫蓄水量增多,大量聚集的淡水跟海水融合在一起使得海島村周邊海水水質降低,鹽度不夠,因此必須等一段時間才能換水。
底播海參、浮筏養殖蝦夷貝受雨水影響不大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