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全省最大惠民夜市——合肥市包河區罍街,正式開業。到罍街,喝啤酒,“炸罍子”,吃龍蝦,成為市民夏日里的一大休閑樂趣。
龍蝦,不僅是罍街重點推介的一道美食,而且是合肥夏季餐飲消費的一個增長點。“小龍蝦拉動了大消費,產業經濟越來越火。”市畜牧水產局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全市龍蝦餐館近4000家,年消費量超過2萬噸,龍蝦經濟總量突破20億元。
合肥市水資源十分豐富,擁有總水面230萬畝,是安徽省最大的龍蝦養殖、加工、出口和消費城市,是全國唯一的“中國淡水龍蝦之都”。近年來,合肥市牢固樹立“大產業、大作為、大跨越”的龍蝦經濟發展理念,通過規劃引導、市場運作、政策扶持、龍頭帶動、科技創新、舉辦節慶等多種措施,大力提升龍蝦產業綜合效益,著力拓展龍蝦經濟輻射功能,形成了獨特的龍蝦特色經濟,在江淮大地上掀起陣陣“紅色風暴”。
小龍蝦不僅拉動了消費,也促進了大生產。據市畜牧水產局負責人介紹,龍蝦養殖在全市蓬勃興起,養殖模式以池塘精養和稻蝦共生為主。2013年,龍蝦養殖面積超過10萬畝,預計養殖捕撈交易產量達到3.5萬噸,龍蝦養殖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全市漁民人均收入突破萬元大關。
合肥龍蝦,不僅是本地市民愛吃的一道菜,而且聞名海內外,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從南到北的集貿市場,到處閃動著合肥龍蝦火紅的身影,構建了“南下江滬浙、北上黑吉遼”的銷售格局,年外銷量達萬噸。來自市畜牧水產局的數據顯示,合肥年出口各類龍蝦產品2000余噸,創匯2000多萬美元,出口額連續多年保持全市大宗農產品首位。
“今年上半年,鮰魚受美國貿易壁壘影響出口份額有所下降,但是,龍蝦加工出口量保持穩定,形勢依舊看好。”市畜牧水產局負責人介紹,合肥市漁業生產加工企業主動對接國際市場,加大產品出口力度,全年出口創匯約2.25億美元,其中,水產品出口創匯2500萬美元,出口產品主要有龍蝦仁、鮰魚片。
合肥龍蝦產業經濟越來越紅火,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策支持。合肥市出臺了《關于推進水產跨越工程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龍蝦產業發展的意見》、《環巢湖生態漁業建設和發展“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文件,對現代漁業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對于中國(合肥)龍蝦節的舉辦工作,市委市政府領導非常重視,多次召開會議聽取籌備情況,多次出席龍蝦節活動,并對節慶效應促進產業發展、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寄予厚望,明確要求要把小龍蝦做成大產業、創造大財源。”市畜牧水產局負責人稱。
來源:合肥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