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河南省夏糧總產再創新高,達647億斤,較去年增加9億多斤,占全國夏糧總產量近1/4,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夏糧超過600億斤的省份。由此,河南省夏糧總產量實現“十一連增”。
面對工業化發展急劇膨脹的用地需求,在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的“三化”協調發展的莊嚴承諾下,以占全國1/16的土地,生產出占全國夏糧總產1/4以上的糧食,河南的“十一連增”可謂來之不易。
中原熟,天下足。這“熟”的背后,農村土地整治功不可沒!
大整治:高起點、大謀劃
全年糧食總產量占全國1/10的河南,不僅滿足了省內1億多人的需求,每年還向省外調出商品糧近400億斤。曾有人這樣比喻河南糧食生產的重要性:河南糧食生產打個噴嚏,中國的糧食市場就會感冒。
然而,作為全國農業、人口大省,河南人均耕地面積僅1.19畝,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建設中原經濟區、振興河南經濟的大背景下,土地供需矛盾不容回避,耕地保護壓力可想而知。
1999年,河南省邁出了土地整治的步伐,特別是2008年以來,河南提出“統一規劃、集中布局、規模整理、分步實施”的土地整治基本思路,省政府出臺文件,全省以縣市為單位,在政府主導下組織編制土地整治5年實施方案,要求基本農田示范縣市整治規模在15萬畝以上。通過這些積極措施,河南土地整治項目集中連片程度明顯提高。
結合全省實際,河南省國土資源部門與財政部門共同建立了省、市兩級土地整治項目庫,明確省級入庫項目規模須在100萬畝以上,市級須在10萬畝以上,此舉由以往的資金等項目變為項目等資金,確保資金投向有資源、有業績、有積極性的地方,土地整治綜合效果得以凸顯。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河南省從狠抓工程質量入手,嚴格落實招投標、領導包干、督導巡查及對從業單位約談、評比、通報、退出、目標考核、專家檢查等多項機制,針對發現的問題,切實做到鐵腕抓管理、鐵拳治環境、鐵心抓質量,從制度和機制上保證了土地整治項目順利實施。
大手筆:強化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帶動作用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