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論壇上,意大利前總理、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羅馬諾·普羅迪(下稱“普羅迪”)發言稱,雖然近幾年歐洲的經濟增長仍可能是零,但對中國企業而言,歐洲仍是一個較好的投資區域。
歐洲經濟增長慢于中國及非洲
“要談中國企業走出去、走向歐洲這一話題,讓我們先看看歐洲的經濟基本面。”普羅迪表示,從世界經濟增長的情況看,歐洲現在仍較差。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雖然可能同比下降,但仍是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過去幾年中,我們看到了非洲也在發展;而美國估計今年會到2%到3%的經濟增長率,不過歐洲仍可能是零。”
雖然歐洲增長比較緩慢,但歐洲畢竟收入水平較高,因而增幅緩慢或許也不算很大的悲劇。“估計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的經濟增長還是零。我覺得,相比其他地區,歐洲的特點在于,其沒有真正出臺應對危機的相關政策。比如美國,應對危機時,政府投了8000億美元;而中國政府則是有4萬億元的投資。但歐洲至今尚未找到任何的政策。他們還在討論如何完成歐元的統一,而不是出臺應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政策。”
普羅迪談到,在歐洲爭議較多的問題是,德國和其他國家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在德國,其希望能夠搞好財政預算,從而抑制通貨膨脹;但是其他歐洲國家對此的興趣不大。它們認為各個國家需要復蘇,需要通過活躍德國的經濟活動來推動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
“當然,9月份德國的大選或許會對歐洲的經濟發展有一些改變。對于整個歐洲而言,只有在銀行的改革完成、出現統一的經濟政策之后,經濟情況才會完全好轉。我相信,銀行改革的過程可能會比較快,但經濟政策的制定或許會比較慢,因為各國政府所持的立場仍不同,而且都非常堅持己見。”
中國企業如何進入歐洲市場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