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wsj)周一文章稱,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以及人民幣升值的停滯,外國資本在6月逃離中國,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曾短暫限制了中國銀行系統融資活動的信貸緊縮局面。
文章指出,信貸緊張的情況相比上個月已經明顯放緩,央行向主要銀行互相提供貸款資金的銀行間市場提供了一些流動性注入,但是發生在6月的這一輪緊縮也使得市場對中國銀行以及金融系統的健康程度產生了質疑。
外國資本在6月時候出現了凈流出,是2012年11月以來的首次。華爾街日報根據央行周一公布的數據估算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和金融機構在6月凈售出412億人民幣(67.1億美元)外幣,相比之下,在5月時候是凈買入了668.6億人民幣。
分析指出,這些外幣的出售和買入中絕大部分都是央行進行的,因此這些數據也被視作觀察外國資金流入和流出狀態的關鍵指標。
有分析師認為,6月出口額的3.1%同比下降也是更低的外幣采購額的一個原因,顯示弱勢的海外需求和更嚴格的貿易管理都對資金的流向造成了影響。中國在之前對出口商虛報貿易額以騙取退稅的行為進行了嚴格打擊。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李偉(微博)指出,“6月時候,我們看到了資金流入隨著人民幣升值的減速以及監管機構對不正常貿易管制的生效而下降。”
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截止6月底的時候,用于購買外匯的人民幣總額有27.39萬億,低于5月底時候的27.43萬億人民幣。
由于從更低的信貸流入到例行的稅款支付,以及銀行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時間上的不配合等多種原因的合并效應,中國的銀行業從5月底開始陷入了信貸緊張局面。在這一輪信貸緊縮局面的最高峰,銀行間融資市場的隔夜拆借利率在6月20日的時候曾一度飆升至30%。這個指標在之后快速下降,到周一時候已經回到了3.1%,也就是信貸緊縮之前的水平。中國人民銀行從6月初開始向銀行間市場凈注入1951億人民幣,用于幫助緩和銀行業的資金緊張。
李偉指出,由于央行已經在短暫的停頓之后再次開始促使人民幣升值,他不認為資金的流出會繼續下去。即使有之前的暫時停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013年以來已經上漲了約1.5%。(騰訊財經)
來源:騰訊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