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促進農業保險健康發展,北京地區穩步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覆蓋范圍。北京商報記者近日從北京保監局了解到,上半年北京地區試點推行漁業養殖保險,填補了當地水產養殖風險保障的空白。
上半年北京保險業立足滿足農戶風險保障需求,不斷擴大保障范圍,北京地區大田作物保險增加了旱災、凍災和病蟲害保險責任,果類作物保險增加了旱災和病蟲害保險責任,基本覆蓋了種植業全部可保風險。在擴大保障范圍的同時,北京保險業還提高了保障能力,如上半年小麥、玉米、露地蔬菜等7個險種的保險金額進一步上調,畝均保額提高100-200元。創新推出新險種,在順義、房山、懷柔和通州四個區試點漁業養殖保險,為試點地區的漁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
據了解,6月7日,北京市通州區小務村19家養殖戶拿到漁業政策性保險第一份保單,標志著北京漁業養殖有了保險保障。保險對象主要涉及區域內經過標準化改造或本身已經達到改造標準的魚塘;承包水域面積為10畝(含)以上。投保人可按所養魚種進行投保,不同魚種的保險金額和保費不同,保費由市財政、區財政和農戶按一定比例繳納,有效減輕了養殖戶的負擔。
在擴大保障范圍、提高保障能力“雙輪”驅動下,2013年上半年北京地區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規模穩步增長,在提高保障能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數據顯示,1-6月,北京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3.9億元,同比增長1.2%;參保農戶11.7萬戶次,提供風險保障88.7億元,同比增長10.9%;累計賠付支出1.4億元,同比增長10.4%;受益農民2.7萬戶次,同比增長9.5%,有力保障了受災農戶農業生產的恢復和正常開展。
同時,各保險公司加強與氣象、農業、畜牧獸醫等部門合作,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將風險防范端口前移。今年進入汛期以來,保險公司累計發送氣象預警短信近50萬條,及時提示各類風險隱患;不斷加大防災減災工作投入,向受災農戶發放藥品、農具等各類物資,協助養殖場開展無公害化處理,切實提高了農戶災害應對能力。
記者 崔啟斌 實習記者 蘇長春
來源:北京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