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熱風習習,黑龍江波濤不驚。黑龍江墾區勤得利勤龍漁業公司正在組織員工實施鱘鰉魚人工增殖放流,數量達到五萬尾,大小在7—10公分左右。
這個公司經理李明介紹說,勤得利農業分公司是國家鱘鰉魚主產區,近十幾年來,投入大量資金開展科研、人工孵化、繁育、養殖和放流工作。自1988年以來,勤得利放流黑龍江各種規格的鱘鰉魚達418萬尾,使這瀕危珍貴物種得到有效保護,收到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多年來,勤得利始終把保護漁業資源,發展漁業經濟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不斷加大對漁業資源保護力度,嚴格執行禁漁期,禁止一切船只下江捕撈作業,讓魚類得到有效繁育。通過一手抓資源保護,一手抓優勢開發,使漁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子孫后代,這不僅是對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力。開展人工增殖放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在更大氛圍引起社會重視,讓所有的人都來關心鱘鰉魚這一珍貴的魚種得到有序利用,可持續發展。
為弘揚魚文化,發展魚經濟,勤得利投資建設“北大荒魚展館”,分為四個展區,以黑龍江水系的鱘魚、鰉魚、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為主。展示魚標本有81個,分31種魚類;標本瓶84 個,分39種魚類。2012年1月,“北大荒魚展館”被總局黨委、總局命名為墾區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被國家授予aaa級旅游景區。目前,這兒正是旅游的黃金季節,游客絡繹不絕。
勤得利農業分公司總經理張寶林表示,他們將繼續保護好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立足漁產業,發展魚經濟,打造魚文化,大力發展旅游產業,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來源:黑龍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