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都市型現代漁業創新之年,也是進一步提升全市漁業發展之年。在農業部領導和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在局黨組和主管局長的領導下,漁業主管部門堅持開拓創新,積極推進都市型現代漁業快速發展,漁業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基本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綜合分析,我市上半年漁業生產情況如下:
一、漁業經濟指標現狀
1、面積。全市淡水養殖面積4899公頃,比去年(5241公頃)減少6.5%;其中池塘面積4069公頃,比去年(4109公頃)減少1%。
2、產量。上半年成魚產量為21014噸,比去年(20663噸)增加1.7%(其中淡水養殖產量19513噸、淡水捕撈產量1501噸);
3、魚種產量10614噸,比去年的9981噸增加6.3%,魚苗產量10億,比去年的12億尾減少16%。
4、漁業總產值7.26億元,比去年的7.23億元增加0.4%;漁業產值5.79億元,比去年的5.55億元增加2400萬元,增幅4.3%;漁業工業和建筑業產值1497萬元;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1.33億元。
二、漁業經濟統計分析
(一)淡水養殖面積分析
全市現有淡水養殖面積4899公頃,比去年同期的5241公頃減少了342公頃,減幅6%(其中池塘養殖面積4069公頃,比去年同期的4109公頃減少了40公頃,減幅1%);其中:朝陽減少了31公頃,房山減少了242公頃,順義減少了69公頃;淡水養殖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市的城市化進程加快,拆遷占地逐漸增多,造成了水產養殖面積的減少。如朝陽、順義,加之去年7.21水災后,原來利用河道攔壩養殖的部分養殖場也因影響河道泄洪而被禁止;另一個原因是部分老舊池塘升級改造成工廠化或簡易工廠化養殖模式,2010年—2012年我市各級財政和養殖戶共投入資金1.9億元用于標準化高產高效基地建設和工廠化高產高效基地建設,改造面積3711畝,其中標準化基地3238畝,簡易工廠化403畝,全封閉工廠化70畝,而工廠化養殖按立方水體計算,不計入養殖總面積。所以養殖面積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
(二)水產品總產量分析
來源:北京市水產辦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