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島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青島市蔬菜出口額3.8億美元,增長9.2%。從賬面上看,蔬菜出口在外貿整體放緩的趨勢下,實現了可觀增長。實際上,蔬菜出口形勢并不像數據一樣光鮮,在個別品種拉動顯現特別增長的同時,蔬菜企業正經歷著內外交困。
“蒜你狠”變成“蒜你賤”
位于市南區觀音峽路的青島兩合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大蒜、大姜出口,其出口額常年位居青島市前列。
談起今年的出口形勢,在外貿行業打拼多年的公司經理王安軍有些哭笑不得:“今年以來大蒜出口量增加了一倍,但出口價格大幅下跌。大姜出口價格漲了3倍,但出口量卻伴隨著價格上升而不斷下跌。”
據了解,由于國內種植面積的增加,大蒜產量大增,自5月份大蒜集中上市后價格便一落千丈,曾經的“蒜你狠”變成了“蒜你賤”。其中河南、山東、山西等主產區價格降幅均在50%以上。
“去年這個時候的收購價是七八元一公斤,今年8角錢就能收到,蒜農都賠本搶著賣。”王安軍告訴記者,大蒜市場價格信息透明度較高,國外客商能夠迅速掌握國內市場價格狀況,在國內市場價格下跌后,出口訂單價格隨之出現下跌。目前,大蒜出口價格在兩三千元一噸,去年同期價格則在一萬元一噸。
統計顯示,6月份,山東口岸大蒜出口平均價格下跌幅度達32.6%大蒜作為山東口岸最主要的出口蔬菜品種,占蔬菜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大蒜出口平均價格的大幅下跌拉低了整體蔬菜出口價格。同時,大蒜出口價格下跌后,在國際市場形成一定的價格優勢,出口量大幅增加,也拉動了蔬菜出口整體增長。
與大蒜不同,大姜走的依然是“姜你軍”的路子。以主產區平度為例,去年大姜種植面積較前年下降50%畝產量下降35%左右。在供需規律的作用下,今年姜價大幅上漲,隨著“毒姜”事件影響減弱,一度遭受打壓的生姜市場需求釋放,價格出現急劇反彈。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