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滄縣網友反映,滄縣杜生鎮趙屯村部分農戶疑因使用某銷售商的農藥導致棗樹絕產。記者采訪相關專家了解到,7月中旬的連陰雨天氣可能是造成當地棗樹絕產的主因。
落果嚴重,村民疑心農藥有問題 滄縣趙屯村的老趙今年剛開了一家農藥商店,沒想到就“攤上了事”:村里很多農戶都用的他家的農藥,偏趕上今年棗樹落果嚴重,有的樹上甚至一個棗都沒有,部分村民于是開始懷疑他的農藥有問題。 可老趙覺得自己“挺冤”。他告訴記者,藥應該沒問題,因為不止趙屯村落果嚴重,其他村子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很多都是賒賬,村民有收益,我才有收入,頭一年就出問題,等于砸我自己飯碗。”老趙說,由于是第一年干,進藥,配藥都很謹慎,“每次都是我自己配藥,只敢用甲維鹽、阿維菌素等毒性較低的藥。” “大概進了幾千元的藥,銷售給了30多戶。現在天天有人來找,都沒法見人。”目前的狀況讓老趙非常焦慮。 根據老趙提供的線索,記者聯系了其供貨商,河間市意源種植合作社的張連兵。“合作社今年剛剛開業,如果是藥有問題,我愿意受罰。”張連兵表示,據他了解,不掛棗的情況很普遍,不是一家兩家,更不全是用了他的藥的農戶。“我自己家的棗樹也用了一樣的藥,也沒掛棗。我們在當地做生意,是名聲吃飯的,不可能賣假藥。”張連兵告訴記者。
專家釋疑,或因月中連陰雨 “北方的小棗每年7月中旬都有一次生理性落果。”據滄州市果樹醫院高級農藝師馮尊崗介紹,今年落果嚴重,主要由于滄州地區7月9日至15日連續7天陰雨,缺少光合作用制造營養。 馮尊崗告訴記者,如果是棗樹得病,棗會發黑,生長點會壞死,同時,葉片尖部也會稍黑。而今年葉片都比較綠,基本可以判定是比較嚴重的生理性落果。“估計滄州地區小棗產量今年僅能達到去年的七八成,無核棗甚至達不到去年的一半。”馮尊崗表示:“棗農的心情可以理解,不打藥,遇到這樣的天氣,同樣會落果。” 剛實地調查完棗樹落果問題的滄州市林業局林業站肖家良站長告訴記者,滄州地區今年落棗比往年厲害,品種與品種,村與村之間表現也不同。除了反常的氣候、下雨導致土壤的含水量比較高,影響根系的呼吸外,最近幾天突然晴天,氣溫上升,高溫高濕,也是導致這幾天迅速出現落果的原因。 記者還咨詢了河北農業大學中國棗研究中心主任毛永民。“在今年的氣候條件下,僅憑‘使用某種農藥的樹棗全落了,沒使用的樹上還留有些棗’而推斷是假農藥的準確性不高,而且非常難判斷。”毛永民認為,連續降雨應該是造成落果的主因。此外,棗樹本身狀況也占很大的原因,就像人一樣,“每一次冷空氣來襲,不可能人人都感冒”。毛永民表示,滄州市林業局已經和他聯系,最近他會去實地調查滄州棗樹落果的情況。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