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東昌農場生產的300噸綠胡椒出口到歐美國家。筆者認為,墾區農產品走出國門,批量銷售到歐美國家的市場,值得我們高度關注。此舉表明,墾區農產品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各項指標獲得國際質量標準認證,受到國際市場的歡迎,海南農墾生產的農產品在創新銷路渠道上又取得了新突破。
翻開墾區農產品出口史冊,1980年海南農墾開始有農產品登上國際市場的舞臺。當年,海南農墾出口的農產品包括茶葉、罐頭、瓜菜、牛肉四個品種,出口金額僅844.3萬元,后來出口品種增加到農產品蘑菇、珍珠項鏈、乳豬及商品家具、木材,膠球等18個品種,至2012年僅僅橡膠初加工機械、家具、胡椒3個品種出口到國外。出口額維持在7061萬元,呈嚴重萎縮趨勢。
據介紹,東昌農場的綠胡椒是該場獨創的出口農產品,椒農采摘的帶皮青胡椒顆粒直接交給農場收購加工成綠胡椒,得到的收入跟平時賣干胡椒粒基本持平,但卻省下了生產干胡椒粒的所有工序,既可以減輕勞動強度,又可以縮短掛果時間而減少偷盜損失,其作法深受廣大椒農歡迎。
東昌綠胡椒出口歐美,從三個方面告訴我們,一是國家農業部幾年前授予東昌農場“胡椒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的決定是十分正確的,東昌農場沒有辜負眾人的期望,用創新的實際行動做出了響亮的回答;二是東昌農場充當海南農墾胡椒標準化生產基地的領軍者以后,又在原來基礎上增加滴灌設施,把標準化提高到新的水平,在短短兩年時間胡椒生產就取得很好成果;三是再次證實“海南胡椒冠天下”的專家評價是有充分根據的,特別是東昌農場率先開發綠胡椒批量出口歐美國家,為海南農墾更多農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樹立了榜樣。
從歷史上看,墾區曾經進入國際市場的農產品,目前存下來的只有3種,而且規模都很小。除了部分農場劃歸地方管理原因外,關鍵是對出口市場開發缺乏力度和恒心。過去出口創匯成為企業的一種光榮,辦法多積極性也比較高,現在農產品難于達到國際標準,加上自身的農產品成不了名優品牌,很難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爭得主動。在這種情況下,東昌出口300噸綠胡椒,可以大大提振海墾農產品重新走出國門的信心,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突破。墾區各農場應該向東昌農場學習,開發更多的農產品走出國門,提振墾區發展現代農業的士氣。這或許對促進海南農墾跨越式發展和提高海墾的國際聲譽,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