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紅,日本鹿兒島大學水產學部副教授、原上海海洋大學講師
食品安全事關國民生命健康,食品安全信息公開是人們利用信息保護自己的重要前提。近日,日本鹿兒島大學水產學部副教授、原上海海洋大學講師袁春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日本政府很重視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傳播,普通人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參與食品安全監管。
中國青年報:日本的食品安全相關事項由什么機構負責?
袁春紅:在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通過科學分析,進行食品健康影響的風險評價;厚生勞動盛農林水產盛消費者廳及各地方政府負責制定管理標準,對企業進行指導和管理。
特別要提到的是,2009年5月成立的消費者廳,負責從消費者角度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它以尊重消費者權利,支援消費者自立為基本理念,主要工作包括對消費者意見進行收集和調查分析、發布信息引起公眾注意、監管與消費者相關聯的法律實施情況、和各地方消費者自治團體協作等。
中國青年報:監管機構發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包括哪些?
袁春紅:上述各個部門都發布食品安全信息,包括最新的重大食品安全信息、不同類別食品成分健康影響評價報告、公眾意見收集情況、食品安全監視員報告等。各個部門均設有電話和郵件資詢窗口,接受公眾查閱、咨詢。每當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監管部門會公布不合格食品的品牌、批次,銷售單位和流向,并且提交調查報告。
中國青年報:聽說日本食品有自己的"身份證",是這樣嗎?
袁春紅:所謂的食品"身份證",其實是指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體系里的產品標識部分。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通過提取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供應鏈環節中消費者關心的要素,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庫。一旦發現問題,能夠根據溯源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