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乳山市白沙灘鎮宮家村碼頭一改往日的平靜,熱鬧了起來。當日,黃海海蜇資源開捕,該村從事海蜇捕撈、加工的村民都期盼著海蜇船滿載而歸。據當日出海捕撈海蜇的漁民介紹,開捕第一網單船產量高于去年。
昨日凌晨4時許,乳山市白沙灘鎮宮家村村民宮吉勇和宮吉林就起床,駕著小漁船出海捕撈海蜇。半小時后,他們收獲了第一網海蜇,宮吉勇捧起一只海蜇興奮地說:“這個海蜇的傘柄真大,足有15斤重。”兩人將第一網海蜇撈進船艙后,裝了1個箱子和2個塑料桶。經過3個多小時的捕撈,宮吉勇和宮吉林將帶來的4個箱子和8個塑料桶全部裝滿。
得知捕撈海蜇船滿載而歸,不少村民都在過磅處等候,當宮吉勇和宮吉林將海蜇倒在鐵籃子上過磅時,村民表示,今年的海蜇個頭真大。乳山市大福地養殖場技術員李海峰拿起一個個頭最大的海蜇一稱,整整27斤。
“我們的船小,總共捕撈了786斤海蜇,馬力稍大的船捕撈量都在1000斤以上。今年海蜇的產量明顯高于去年。”宮吉勇一邊擦汗,一邊告訴記者,捕撈上來的主要是增殖放流的面海蜇,價格是每斤4元。
據了解,今年海蜇豐收的主因是雨水多,海水微生物多,利于海蜇繁殖生產;另外一個原因是增殖放流的海蜇幼苗多,今年全市累計放流海蜇苗種1億只。
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說,野生海蜇全身透明,放流海蜇苗長成的海蜇傘面呈紅色。據此,目前上市的大多數海蜇是由放流海蜇苗長成的。為提高海蜇苗種成活率,今年5月在放流過程中,市海洋與漁業局結合我市海域實際,通過增加放流船只、減少每個批次放流數量、降低壯苗密度及適當降溫等措施,減少了放苗過程中苗種的死亡率。今年我省還把回捕時間推遲到了7月25日,大幅度增加了回捕的產量和效益,增加海蜇自然群體產量。
海蜇未上岸就被“包圓”了
昨日上午,乳山市白沙灘鎮宮家村20多條捕撈海蜇的漁船尚未靠岸,船上的海蜇就被該鎮的3家加工廠“包銷”。在現場一些外地的加工企業只能持幣代購,而我市的一些加工企業負責人表示,由于海蜇加工品旺銷,他們也到萊州、龍口等地搶購海蜇。
海蜇加工品俏銷南方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