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媒體大篇幅報道了高檔酒店、大飯店的浪費之風,讓國人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浪費。所以由大學生帶頭興起的一場“光盤運動”,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國人外出就餐時的新風尚。但是,據民間環保組織自然大學調查和粗略估計,北京市6萬多家餐飲服務單位,去年日產餐廚垃圾量1900多噸。如此大量的餐廚垃圾從何而來?近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市的一些大餐廳和小飯館,進行調查。
7月中旬,記者調查了以北京豐臺區蓮花池附近的天使食府和昌平區溫都水城附近“錦緣小鎮”為代表的高檔酒樓。記者發現,多數客人結賬后,餐盤中的剩餐量都不多。負責人都表示,浪費現象有所減少,酒樓產生的餐廚垃圾比往年少了許多。
那么,小飯館情況如何呢?7月18日,記者來到西城區馬連道內一家“成都小吃”店。老板娘介紹,附近上班族都來這里吃午飯,生意好時,一個中午能賣掉兩三百份蓋飯。但記者發現,這里的浪費情況卻讓人擔憂:不管蓋飯還是面條,很多人只吃一半就走了。老板娘說,年輕白領剩飯現象比較嚴重。記者在后廚看到,垃圾桶內除了剩菜剩飯,一次性筷子、廢紙巾等都混在一起,黑紅色的油污漂浮在表面,發出一股餿臭的味道。當記者詢問這些餐廚垃圾如何處理時,剛才還熱情的老板娘便沉默不語了。
隨后,記者走訪了多家類似的小餐館,多數食物浪費情況都較嚴重,餐廚垃圾產生的量不次于大餐廳。
對餐廚垃圾問題已有多年研究的自然大學的環保人士陳立雯告訴記者,餐廚垃圾會造成很大污染,尤其與其他垃圾混合后會產生刺鼻氣味,其中主要是有機酸性氣體和少量硫化氫與氨氣。根據多年的統計,2008年北京餐廚垃圾日產生量約為1200噸,2010年達到1500噸,去年則將1900多噸,而這一數字還在增長。
垃圾管理無序可向國外學習
陳立雯說,目前,國內多數城市的餐廚垃圾都存在著管理無序、任意處置等問題。很多小餐館將餐廚垃圾賣給郊區的飼養廠,甚至賣給地溝油提煉者。餐廚垃圾已成為垃圾收集、運輸和填埋處理的主要污染源。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