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資源縣資源鎮村民李新充分利用當地山區優越的自然條件,獨辟蹊徑發展石蛙仿生態養殖,成功探索出一條特色養殖新路。目前,在他家資源鎮曉錦村都田屯,沿溪澗邊建有300多個大小不一的水泥池,約有大小蛙20萬余只,年產商品石蛙達5000公斤 ,年可供種蛙2萬余只,年收入達100萬元以上。他養石娃的成功經驗,帶動周邊群眾開展石娃養殖,為當地群眾增收另劈一條新路。
據了解,資源縣的娃娃魚、石蛙、 潯江魚屬廣西水產品“三寶”,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近幾年來,由于村民過度捕撈,這種曾在普通百姓餐桌上常見的石蛙已非常稀有,許多地區石蛙數量急劇減少或處于瀕危,市場價格不斷飆升,賓館飯店售出的價格現已達到毎公斤240元以上。
看到石蛙有很好的銷售市場,從小在山區長大的李新計上心來,決定利用家鄉獨特的山區自然條件開展石蛙養殖。2006年,他創建了石蛙養殖場,開始嘗試著人工繁殖石蛙,并通過艱苦學習和鉆研,成功掌握了石蛙的仿生態全套養殖技術。通過多年的努力,如今他的養殖場已初具規模。今后,他還計劃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并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帶動周邊山區群眾發展石蛙特色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安白)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