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工作人員給三文魚投放飼料
三文魚養殖專業戶唐建國經過兩年考察,投入300萬元在蘇仙區坳上鎮蘇木頭村的坦門口附近建起了一個養魚場。唐建國引進3萬余尾冷水三文魚育苗和苗種繁育設備,請來專業養殖技術員,短短幾個月養殖場便已初具規模。就在唐建國準備再建一個育苗基地時,連日來的干旱,打亂了他擴大養殖規模的計劃。三文
唐建國告訴記者,坦門口的水承擔著蘇木頭村320多戶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和近600畝農田的灌溉用水,旱情的日益嚴峻不但影響了唐建國的養殖計劃也嚴重影響了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經過一番思量,唐建國決定,暫時擱置擴大養殖規模的計劃,根據流水量科學規劃養殖。
br> 三文魚
三文魚養殖技術員曹秋平說:“我們采用波紋管接入的形式,封閉式的引入流水過程,把水引到過濾池,再分發出來,水質有保障,引到魚池以后,我們的魚池是分級排放,排放以后進入總口,在總口采取分流。”經過封閉管道的水,既能滿足魚池每天的流動水量,又能有效緩解400多畝農田的灌溉壓力。
為了優先確保村民和農田用水,唐建國安排技術員在魚場出水口跟河道附近安裝了兩個抽水泵,又在養殖基地開鑿了一條排水溝,這樣流進水渠的流量增大了一倍。三文魚養殖老板唐建國說:“我們特意買了幾個很大的抽水泵為農戶農莊抽水灌溉保證他們先用到水我們再來用 。”
來源:紅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