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記者從瓊海市委市政府獲悉,該市將積極鼓勵一些養殖企業和養殖能手前往三沙開展深水網箱養殖業,形成漁業捕撈和養殖相結合的主要產業鏈,創新海洋漁業新模式。
據介紹,瓊海市目前共有漁船881艘,功率68688千瓦,捕撈產量5.5萬噸,產值2.8億元。其中,三沙遠海漁船176艘,功率49399千瓦,近海捕撈漁船705艘,功率19289千瓦。全市從業漁民6000多人,近500人長期在西沙永興島、趙述島和晉卿島礁上居住,從事海洋捕撈作業為生。
三沙海域有豐富的生物資源,許多礁盤、瀉湖適合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加上瓊海漁民長期在三沙從事漁業生產,對該海域情況較為熟悉,深水網箱養殖技術在海南已較成熟,這些都是未來三沙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的有利條件。
2012年,瓊海時達海洋發展公司在西沙開展網箱養殖業取得成功,更加堅定了深水養殖業的信心,與流動的海洋捕撈漁船相比,常年駐守礁盤開展海洋養殖業更有其價值和意義。
瓊海市將積極鼓勵一些養殖企業和養殖能手,前往三沙開展深水網箱養殖業,形成漁業捕撈和養殖相結合的主要產業鏈,創新海洋漁業新模式。
為支撐三沙海域漁業發展,應開展大洋性漁業這一資源利用關鍵技術研發,積極和科研院校開展科研合作,開發三沙海域特別是南沙以南外海漁場,以研究新型的釣業及刺網等捕撈技術,逐步拓展瓊海市漁船在三沙的作業方式,盡快提升開發三沙漁業技術水平。
2013年,瓊海市政府出臺了《瓊海市扶持壯大外海捕撈作業造船、配置網具及網箱養殖等補貼實施辦法》,向省海洋主管部門申報建造500噸以上漁船16艘,不斷擴大海洋捕撈生產規模,撥出專款對造新船、更新改造漁具、漁法,開展深水網箱養殖的漁民及漁業企業給予大力扶持。
瓊海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開發南海漁業過程中,該市將以三沙市成立為契機,發揮其特有的地理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快潭門中心漁港建設步伐,進一步發揮三沙漁場后勤給養基地和遠海漁貨集散銷售基地的作用,把瓊海建設成為三沙市的漁業后勤服務基地,全力支持三沙市的開發建設。
來源:南海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