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緬甸西南海岸,湛藍的大海上幾處冒著火苗的鉆井平臺十分醒目,海底的天然氣被抽取到皎漂岸邊韓國大宇“瑞氣田”陸上天然氣終端,中國、緬甸、韓國、印度投資四方代表共同旋轉閥門,來自孟加拉灣的天然氣開始注入中緬油氣管道天然氣管線首站——皎漂分輸站。
共同投資,各方精誠合作的結晶
中緬天然氣管道全長793公里,起點為若開邦皎漂,設有6座工藝站場,在緬甸境內途經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撣邦,經南坎進入中國瑞麗。沿著油氣管道的路徑,記者28日當天乘飛機趕往中緬油氣管道曼德勒油氣調控中心,向中國輸送天然氣儀式正在這里舉行。隨著按下啟動按鈕,皎漂分輸站的天然氣迅速向北方推進,儀式現場大屏幕上顯示:中緬邊境的南坎計量站火炬點燃。控制中心響起熱烈的歡呼。
中緬油氣管道穿越馬德島兩大海溝,翻越若開山,穿越或跨越伊洛瓦底江、米坦格河等多條大的河流,地質條件十分復雜,施工難度極大,被稱為世界管道建設史上難度最大的工程之一。據介紹,天然氣管線緬甸段設計輸送量120億立方米/年。而設計輸量2200萬噸/年的原油管線已完成總體工程的94%,預計今年年底達到投產條件。
專程參加儀式的緬甸副總統吳年吞表示:“中緬油氣管道是參與投資的四個國家互利共贏的項目,對緬甸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張玉清對本報記者說:“中緬天然氣管道作為中緬韓印四國精誠合作的結晶,承載著四國人民互利共贏的良好愿望,如同一條友好的紐帶,把四個國家緊密聯系在一起,更是把中緬傳統友誼推向了新的高度。”
中國石油[-0.62% 資金 研報]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汪東進對本報記者說,四國共同投資的中緬油氣管道是名副其實的“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和友誼工程”,實現了各方互利共贏,對切實解決緬甸本國的能源需求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僅服務于緬甸經濟社會發展,而且能夠帶動區域經濟不斷發展。
供電改善,對緬甸發展非常及時
來源: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