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部外經中心處長祝自冬27日說,自1996年以來,農業部組織實施了20個南南合作項目,帶動受援國農作物平均增產30%至60%,提高了當地農業生產能力。
27日,馬拉維南南合作項目總結會在山西太原召開,農業部外經中心與山西、河南、廣西、貴州、湖南、江西六省農業廳代表對兩年技術援助馬拉維農業的“南南合作”項目進行了總結。
據介紹,中國是最早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特別計劃”框架下“南南合作”項目的國家之一。17年來,中國農業部共向非洲、亞洲、南太平洋(601099,股吧)、加勒比海等地區的24個國家派遣了992名農業專家和技術員。
“他們在農田水利、農作物生產、畜牧水產養殖和農產品(000061,股吧)加工等領域向受援國示范推廣農業實用技術一千多項,培訓各類人員數萬人次,帶動項目地區水稻、玉米、水果、蔬菜等農作物平均增產30%至60%。”祝自冬說。
同時,中國專家和技術員積極示范推廣打井、沼氣、太陽能及節柴灶等簡便、實用技術,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
2009年,中國政府向聯合國糧農組織捐款3000萬美元設立信托基金。此后,中國農業部組織實施的“南南合作”項目快速增多。
馬拉維和蒙古、馬里、塞拉利昂等四個“南南合作”項目是第一批利用中國政府信托基金支持的項目。其中,馬拉維和塞拉利昂項目已圓滿結束,蒙古項目延期至今年9月結束。馬里項目因軍事政變于一年前緊急撤離,項目尚處暫停階段。(王學濤)
來源:黃河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