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細心網友發現南北桃子吃法存在巨大差異。于是,繼粽子、豆腐腦咸甜之爭之后,網上又掀起了一場關于吃桃子削不削皮的爭戰。
南方的網友“阿哼”稱:“不削皮感覺毛毛的,很不舒服。”而“火鳥”也應援稱:“肯定得削皮,不然吃的時候還要把皮吐出來,帶皮咽不下去。”對于南方同學的“怪癖”,山東網友“gnomusy”覺得:“洗干凈連皮帶肉一起吃,有點毛也不會怎樣。”而河南網友“上帝”留言:“吃桃竟然要削皮,第一次聽說。”
關于這場南北之爭,不少網友認為桃子削不削皮跟個人習慣和桃子的品種有關,與南北方飲食習慣無直接關系。但是,截至發稿前,關于吃桃削不削皮的話題已經吸引了近2萬名網友轉發,6千多人參與評論。
對此,小編認為,每個人都有吃桃的經歷,自然也有對桃子到底削不削皮的發言權,爭戰的根源在于,當發現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在別人那里并非如此時,往往就會感到驚訝。而且,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在社會交往中更愿意將自己歸屬于某一群體,以獲得歸屬感,并強調與其他群體的差異以區分。所以,盡管也有網友認為桃子“削不削皮”與南北方飲食習慣無直接關系,“削不削皮”的討論還是迅速蔓延并按照地域分化出南北兩個陣營。
因此,“吃桃削不削皮”這樣的論戰不妨再多一些,可以增強我們對不同觀點的包容力,加深對不同地域的理解。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