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和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聯合發布聚氯乙烯(pvc)保鮮膜質量情況調查報告,稱其從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抽檢的15個pvc保鮮膜樣品含有禁用的增塑劑deha,deha平均含量超出檢出限200多倍,情況最嚴重的超出檢出限471倍。
另有報道指出,由于安全標準缺失,市場上一半的熟食包裝都使用pvc保鮮膜,其毒性可能破壞人體內分泌系統和生殖系統,導致女性性早熟和男性不育。
似乎,又一個新的隱形殺手落網了。然而,記者昨天走訪市場和咨詢專家后,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論:pvc保鮮膜并沒有那么可怕,對該類產品的質疑完全是誤讀標準所致。只要注意方法,pvc保鮮膜仍可放心使用。
增塑劑deha并未禁用
“這與國家質檢總局2005年的一則公告有關。”一位從事保鮮膜進口的貿易商告訴記者,當年該局發布公告要求禁止進出口、生產、經銷含有deha的食品保鮮膜,并禁止企業用pvc保鮮膜直接包裝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
“這樣說站不住腳。”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研究員鐘凱表示,deha即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并沒有禁用。我國2008年出臺的強制標準《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明確,deha是我國食品包裝材料中可以合法使用的添加劑,用于生產pvc、pe、pet等多種塑料容器和包材。按該標準最大含量不得超過35%,特定遷移量/最大殘留量不得超過18毫克/千克。
鐘凱強調,所謂禁用的依據是2005年的質檢總局公告,但其效力顯然大不過2008年的國家強制標準,后者更具法律效力。此外,2009年4月我國還發布了強制標準《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盡管這一標準的實施日期不斷延后,但對添加劑的要求依然是按《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執行,因此不存在安全標準缺失的問題。
[1] [2] [下一頁]
來源:解放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