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安縣農業委員會水產技術推廣站 謝德友
當前,精養魚池已有部分魚達到上市規格,不少漁業養殖示范戶一方面要將這部分“熱水魚”捕撈上市,另一方面套放“夏花”魚種。但有的養殖戶不講究技術,往往引發事故,造成經濟損失。現提供有關技術要點,供大家參考。
一、捕撈“熱水魚”技術要點:
1、捕撈的時間要選擇在晴天涼爽的下半夜,魚不浮頭時捕撈,天氣悶熱,有浮頭或正在發生魚病的情況下不宜捕撈。
2、捕魚前2天停止投喂飼料,魚體胃腸排空。否則,過多的攝食增加了魚新陳代謝,增加魚類對溶解氧需求量、環境要求,拉網應激反應強。其次,大量糞便在運輸途中排出污染運輸水體,造成運輸魚不便利,甚至死魚現象。
3、由于拉網整個水體被攪動,造成沒有拉完的魚容易生病,拉網第二天后(施用水質凈化劑的后一天)的魚塘潑灑二氧化氯、漂白粉、強氯精、聚維酮碘(珍貴魚)、生石灰等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處理。
二、套放“夏花”技術要點:
1、應選擇體長4~5cm,體質健壯的夏花魚種套放,并做到合理搭配,先放主養魚,后放配養魚。
2、放養的夏花魚種要消毒。夏花魚種放養前進行藥物消毒浸洗,用20mg/l高錳酸鉀浸洗夏花10分鐘左右,或用食鹽水2%~3%濃度浸洗3~5分鐘。
3、放養夏花魚種的密度。視捕撈“熱水魚”量后確定放養密度,一般每畝為800~1200尾。
來源:海安縣農業委員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