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箱來自瑞金的烤鰻在贛州海關報關后,經福建廈門港,坐上油輪,跨越南海、日本海,在這里上岸,“游”進日本市場,進入日本千家萬戶的餐桌。
記者日前從瑞金市商務局了解到,瑞金紅都水產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都水產”)今年上半年出口創匯形勢一片大好,烤鰻出口量達1570噸,出口創匯突破6000萬美元,同比增長58.12%,遠超歷史同期水平,穩坐全國烤鰻生產行業頭把“交椅”。
破壘前行 嚴苛標準倒逼企業升級
從1996年落戶瑞金至今,紅都水產的出口創匯之路并不順暢。
2006年,日本實施《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的肯定列表制度》,將鰻魚藥物殘留限量標準由過去的25項增加到119項,其中的99項我國當時尚無限量標準。
由于檢測設備落后,質量管理不到位,紅都水產養殖加工出口的一批烤鰻因農藥殘留量超標而被退回,造成公司直接經濟損失38萬元。
為打破國際貿易技術壁壘,提高企業的出口創匯能力,公司組建了技術研究小組,開展鰻魚養殖、加工生產技術調研,根據國家《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鰻魚池塘技術養殖規范》等行業標準,參考日本有關規定,結合本地環境、氣候條件,按照有標貫標、無標補標的原則,完善了鰻魚養殖技術規范、飼料采購標準、漁藥配比標準、漁藥殘留量標準、烤鰻加工標準、質量檢測標準等10項標準。
同時,紅都水產率先在全國同行業中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haccp食品安全體系認證。僅2012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18億元,上繳稅金2499萬元。
打造基地 養鰻農戶每年多賺2800元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持續攀升,烤鰻出口市場利潤也一度萎縮。
如何在降低企業勞動力成本的同時提升養鰻利潤空間?
紅都水產進出口部經理李萍說:“我們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方式與農戶建立緊密或半緊密型的利益聯結機制,在瑞金及周邊地區建有32家淡水養殖基地,提高農戶養鰻積極性,降低企業勞動力成本。”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