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亂不堪的小作坊,零散滿地的商標,黑乎乎的儲油罐……怎么也想不到,這觸目驚心的場景竟是制造食用油的現場。黑作坊的老板和伙計們將從各地收集而來的廉價食用油和劣質油隨意勾兌混裝在一起,貼上假商標后冒充品牌食用油,通過物流渠道銷往各地……
這是廣州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支隊查獲的一起制售假冒食用油案件,查獲假冒品牌食用油15噸,也是近年來廣州警方端掉的最大制售假冒食用油的團伙。
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一線辦案民警,還原查獲這一案件時的細節。
民警扮民工蹲守近半月
今年4月初,廣州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支隊接到群眾反映,在白云區增槎路附近,有人經營假食用油。雖然這是該支隊每天接到的數十個線索中的一個普通電話,但由于其涉及面廣,直接關系到市民的餐桌安全,從而引起了支隊的注意,支隊長陳偉佳迅速調配精干力量開展了前期的偵查工作,“摸清楚,查到底,盡一切可能及早破案”。
為了不引起對方的注意,辦案民警們化裝成普通打工者,著短褲,穿拖鞋,日夜輪班,堅守在制假售假窩點的周邊。這一守就是近半月。
初步偵查發現,這是一個產銷一條龍的假食用油犯罪團伙。犯罪嫌疑人均為潮汕籍,是一個典型的利用地緣關系糾集而成的犯罪團伙。生產場所非常隱蔽,在白云區增槎路西洲北路槎龍村八社的一個廢舊倉庫里。這個團伙非常謹慎,也十分狡猾。他們白天不干活,到晚上才開始工作。他們先將劣質油和廉價散裝油混裝在一起,然后加入香料、色素等添加劑后,制成“成品油”,然后分別灌裝在知名品牌食用油的油桶里。凌晨時分,將這些已包裝好的油拉到市場,或批發,或零售。
廢舊倉庫內勾兌劣質油
據廣州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杜阿峰介紹,該團伙除了生產場所外,還在白云區新天鋮糧油批發中心有一個檔口—c18檔口。這些劣質食用油一部分在這個檔口零售,另一部分通過物流渠道銷往外地。
來源:羊城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