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照顧家里26歲腦癱的兒子和中風偏癱的丈夫,58歲的鄧亞紅承包了村里的池塘養魚謀生。如今魚兒都長大了,但天氣連續干旱,池塘水位下降,再這樣下去,會損失慘重。今天上午,長沙縣湘峰村的鄧亞紅撥打本報新聞熱線96258求助,“有人需要純天然的魚嗎?”
“池塘里是一家人的希望”
4日上午,長沙縣湘峰村長龍社區,滿臉皺紋的鄧亞紅仍十分麻利地在擺弄漁網。
看到記者,她一瘸一拐地迎上前,卷起褲腿露出一塊三指寬的傷口,這是她今年3月騎電動車時摔傷的。傷口還沒有結疤愈合,她就急著出院了,“家里有中風偏癱的老公和腦癱的兒子,還有一池塘魚要照顧。”
鄧亞紅的老公3年前中風偏癱,右邊手腳僵硬。沒有太多家具的房間里,一個半裸著身子的年輕男子癱坐在鏤空的凳子上,神情呆滯,他就是鄧亞紅的兒子。“26歲了,吃喝拉撒都在凳子上解決。”
“這個家不能垮!”鄧亞紅為了謀生,承包了村里的池塘養魚,把家務和養魚都攬到了自己的肩膀上,“池塘里的是一家人的希望。”
還有幾千斤“純天然”魚
鄧亞紅在這個池塘養魚已3年,承包時和村委會簽過協議,“要優先保證農田灌溉”。今年夏天連續高溫,農田需要灌溉,已經抽了幾次池塘的水,“以前池塘有2米多深,現在水才到半腰,魚多水少會缺氧致死。”
眼看今年可能損失慘重,鄧亞紅到處求人買魚,今天中午,恰好碰到熱心人周末趕來買魚。看到有人來了,鄧亞紅連忙背起漁網來到池塘邊,脫掉鞋子、卷起褲腿就往池塘里跳。一網打撈了100多斤魚,熱心人全買下了。
“池塘里有鳙魚、鰱魚、草魚,為了省錢,我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割草喂魚,都是純天然的,沒有喂飼料,以前就經常有人開車過來出錢釣魚。”鄧亞紅希望水塘干枯前,能把魚賣出去。
來源:三湘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