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貿易商積極囤貨 市場上小麥難尋
去年夏糧豐收以后小麥的收購價格達到了歷史最高,每斤收購價格一度達到了一塊三毛五,農民和貿易商都從中嘗到了甜頭。今年六月以后新季小麥也開始走向市場,根據去年的行情,貿易商們又開始大規模的收購,可是令他們頭疼的是,今年的小麥突然不好收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近日我們的記者就來到小麥主產區山東省進行了實地探訪。
多日持續的高溫把山東各地籠罩在火爐中,中午是一天中日照強度最高的時候,然而讓收購商杜長平最上火的,不是炎熱的天氣,而是遲遲不來送貨的小麥收購點商販。一上午過去了,送小麥的車只來了三輛,與往常每天三十多輛送貨車相比,相差甚遠。
山東聊城聯益糧食貿易有限公司采購質檢科科長杜長平對記者說,我們這一天應該收20多輛車到30輛車才正常,現在就是十來車,今天是上午四車,下午三車,才收了7車,他這個車小,才拉兩萬多斤,以前都是打車拉四萬斤。
山東濟南馮堂村收購點商販表示,農民也不賣啊,收這一車已經感覺很僥幸了。
等了兩個小時左右,終于來了兩個卸貨的車輛,杜長平立刻開始了對小麥的檢驗工作,爬上貨車,抽取樣品,一套熟練的動作可以看出他急切的心理。在檢驗過后,這車小麥似乎讓他不太滿意,但是為了能夠在市場上找到小麥,收購的標準自然也降低了一些,只要不是太差勁的,剩余的都可以送入儲存庫。
山東聊城聯益糧食貿易有限公司采購質檢科科長杜長平說:有一些常戶,他在下面也不好收,來了以后水分不行,我們也對他們放松放松。
記者問:是不是因為下面貨很少?
杜長平說:對,下面麥子很少,來了以后你也不能不收啊。
山東聊城茌平縣收購點商販也說,不賣的挺多的。不用錢,這個價格也不行,我這一車都是待存的,也不是賣的。
杜長平所在的貿易企業,是今年剛剛建成的,建立的初衷就是看著去年在囤積小麥上大賺了一筆,今年小麥一上市短短一周的時間價格上漲了近10%左右,所以廠子里也開始大量的收購小麥,打算存放起來等待價格繼續上漲。糧庫的儲存能力在1萬噸左右,目前只存放了近一半,找小麥也是杜長平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來源:經濟信息聯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