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炎熱,氣溫高,雨水較常年偏少,水產養殖進入病害高發期,為實現全縣今年水產品產量產值雙增目標,當前做好病害預防與控制工作極其重要,海安縣漁業科技入戶專家組研究制訂近期漁業病害分類防治方案,要求指導員分別到示范戶塘口,詳細了解各塘口養殖現狀,根據病害流行情況,因地制宜指導餌料投喂、水質調控、塘口日常管理,以及未發病塘口的病害預防等,對已發病塘口要經確診后用藥,一旦發現久治不愈的魚蝦疾病要及時通報給縣專家組研究其對策,不得亂投醫、盲目用藥。
一、混養鱖魚病害防治,以控制池水肥度、防治草魚“三病”為主,做好白露前的魚病防治工作:未發病塘口施用復合芽孢桿菌,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藥300-400克,或者施用底安康,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藥150-200克,調整池水藻類組成,增加其透明度,減輕池底底質的惡化程度。發現魚類易浮頭、翹尾巴、竄游等現象,可以全池潑灑鱖魚安全的混養魚蟲凈,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藥20-25毫升,消毒藥物可選用菌毒雙殺,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藥200-250毫升,病情嚴重時可連用二次,同時內服魚血康、草魚四病靈等藥物,連喂5-7天,防治草魚“三病”。
二、魚蝦蟹混養池病害防治,以防治魚類出血病,蝦蟹纖毛蟲病,黑鰓病為主:近期普遍施用1-2次袪毒分解底改,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藥150-200克。施用em菌原露,降解池水有機物濃度,增強池水自凈能力,平衡池水氮磷比,防止藍綠藻的大量繁殖;全池潑灑魚蝦蟹混養池專用纖毛蟲凈,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藥300-500克,或者全池潑灑混養車輪凈;魚飼料中添加敗血寧或者魚血康藥物,每50公斤飼料混藥250克,連喂5-7天,預防出血病;蝦蟹飼料中添加脫殼素、硬殼寶等,促進蝦蟹快速生長。
要求各示范戶加強各自塘口水質調控、病害監測的同時,時刻關注輻射戶的病害流行情況,注重養殖技術資料的積累,尤其是養殖手冊的記載,加強指導,促進全縣漁業生產整體飼養管理水平的提高。
來源:海安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