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尋山街道沿海一碼頭,工人正在收獲龍須菜,一片忙碌景象。記者 孫大偉 攝
8月份是榮成海產養殖的傳統淡季,此時海帶收割完成,貝類尚未大量上市。但是8月6日上午,記者在尋山、俚島沿海采訪時看到,由于龍須菜養殖量增大,今年的海產養殖業淡季不淡,沿海各養殖企業都在忙著收獲龍須菜。但是受工業需求減少等原因影響,龍須菜價格有所下降。
養殖淡季忙收龍須菜
6日上午,記者在尋山碼頭看到,海面上的小船源源不斷地將收割回來的龍須菜運到碼頭上,數百名工人正在碼頭上處理從剛上岸的龍須菜。只見工人們用吊車將龍須菜卸下之后,把長滿龍須菜的苗繩放在拖拉機的動力系統上,然后借助拖拉機發動機的傳動將附著在繩子上的龍須菜刮下來。據介紹,一條8米多的苗繩可產出30斤左右的龍須菜。龍須菜刮下之后,工人們又用吊車將其吊進冰水中降溫,然后打包。與此同時,來拉龍須菜的外地物流配送車陸續駛進碼頭。
記者了解到,龍須菜自6月份開始收獲頭茬,每間隔20天收割一茬,共可收割3至5茬。當下,正是龍須菜的收獲期。從6月底開始,龍須菜養殖行業帶動伏季休漁期間的漁民增加就業約1000人,但是目前仍有缺口。
“致富菜”今年身價縮水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龍須菜近年來在尋山、俚島等沿海鎮街開始大規模養殖,原先主要用做鮑魚等海珍品的飼料,后來南方很多工業企業收購用于提取膠類物質。
尋山養殖二廠生產11隊隊長李先生告訴記者,由于龍須菜養殖和海帶的養殖正好能岔開時間點,因此近年來沿海養殖企業不斷加大龍須菜的養殖力度。在海帶收割??期間,很多養殖場可以收獲3~5茬龍須菜,這樣避免了養殖水域的閑置,實現水域經濟效益翻番,龍須菜也因此成為榮成海上藻類養殖的重要品種。在海帶養殖經濟效益下滑的情況下,龍須菜成為名符其實的“致富菜”。
來源:威海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