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張曉平透露,2012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價值達130億美元,已超過波音飛機,成為美國對華出口價值最大的單項商品。這個數字,對于出口商來說是一項可資炫耀的成就,然而對于中國主產區的大豆從業者而言卻是難以撫平的傷痛。事實上,作為大豆原產地的中國,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已由進口轉基因大豆占據。"
現狀
進口轉基因大豆國內份額超八成
"去年國產大豆產量1290萬噸,進口大豆5838萬噸,我國大豆市場的現狀是,對外依賴度很高,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在國內市場的份額超過八成。"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告訴記者。
我國去年進口大豆5838萬噸
作為大豆的原產地,我國大豆自給自足的歷史卻早已遠去。從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于1982年在華開設辦事處至今,進口大豆在與國產大豆的較量中,逐步搶占了大多數市場份額。近十幾年來更是增長迅猛,進口大豆的數量從1996年的111萬噸增至去年的5838萬噸,十六年增加了50多倍。而最近的消息稱,2012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價值130億美元的大豆,美國大豆已經超過波音飛機,成為美國對華出口價值最大的單項商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戴景瑞向記者表示,價格優勢是進口大豆迅速占領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美國、巴西、阿根廷等主產區的大豆都是機械化生產,產量高,生產成本低,因此價格便宜。此外,進口大豆含油量高、出油率高,國內的油脂加工企業喜歡用進口大豆。
根據近期的市場報價,進口大豆約為每噸4100元,而國產大豆的價格則為4500多元。
農民都愿意種玉米
和國產大豆在競爭中逐步失去市場份額相對應的是,我國大豆播種面積近年呈現大幅度萎縮。在我國大豆的主產區黑龍江,大豆播種面積縮減幅度驚人:2010年6470萬畝、2011年5193萬畝、2012年不足4000萬畝。
王小語告訴記者,大豆種植面積的萎縮在2010年后體現得更為明顯,主要是由于受到玉米工業消費影響而刺激玉米價格提高,大量的豆農轉而去種植玉米。戴景瑞也表示:"大豆種植產量低,效益低,一畝大豆和一畝玉米相比,收入至少要少一兩百塊錢,所以農民都愿意去種玉米。"
來源:北京青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