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蟬、蛙聲、清風、稻浪……近日,記者來到臨溪鎮花廳美蛙生態養殖基地,只見這里儼然一幅美麗山水畫。該基地一期規劃占地43畝的蛙池已經全面建成,投放引進的800萬尾美蛙種苗生機勃勃。
據介紹,今年臨溪鎮堅持富民興臨的總任務不動搖,突出發展勞動強度相對較小,產出效益相對較高的特色效益農業,經過多方調研,該鎮利用花廳村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陽光充足、氣候適宜的優勢,發展美蛙生態養殖業。說干就干,在該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花廳村黨員干部、致富能人等近30余人率先帶頭,以股份制合作的方式,在村里流轉土地100余畝,整合資金300余萬元,成立專業合作社,開始了美蛙生態養殖。
“要說地理條件,我們村還不算差,但始終沒有找到一個理想的致富產業,現在好了,黨委政府來發動指導,村上的黨員干部帶頭干產業,相信群眾一直以來的致富夢就要實現了。”該鎮花廳村村民陳世良說。
“今年,我把7畝田以1000元每畝的價格全部流轉用于美蛙養殖,作為支書,我帶頭認養了2畝,讓群眾堅定產業發展的信心。在工作之余,我還要忙著學習美蛙養殖技術,雖然很辛苦,但很充實。”該鎮花廳村黨支部書記冉茂奎說。
據了解,該養殖基地分三期實施,今年的285口蛙池已經建成,明年第二期將建成標準蛙池600余口,基地規模達到100畝,后年第三期將建成標準蛙池1000口,基地規模將達到200余畝,實現年產美蛙種苗1000萬尾,商品蛙200萬公斤,銷售收入將達到4000余萬元,輻射帶動周圍1000戶農戶穩定增收。同時,該基地還規劃在每口蛙池邊栽種優質葡萄,走集特色效益、觀光旅游等為一體的生態立體農業發展之路。
“為了拓展銷售市場,我們已經與重慶、萬州等地的3家大型商品美蛙經銷商建立營銷關系,還建立自己的美蛙專業營銷推廣網站,有大家的共同努力,致富不再是夢。”該基地負責人介紹說。(譚曉鐘,秦麗娟)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