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福州一超市洋奶粉因“多美滋”事件后暫無人問津。2日,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公司發布消息,稱該公司一個工廠2012年5月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檢出肉毒桿菌。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4家進口了可能受肉毒桿菌污染的恒天然產品的企業名單,“多美滋”奶粉位列其中。
日前,新西蘭恒天然集團的38噸乳清蛋白粉查出肉毒桿菌,由于進口恒天然提供的原材料,數家中國企業的產品可能受到污染。當前,這些企業已經發表聲明召回相關產品。專家表示,產品受污染的中國乳企是受害者,可以根據中國的法律和買賣合同向恒天然索賠;不管對于中國消費者還是進口乳企,恒天然作為最終責任者必須承擔責任。
8月2日恒天然集團聲明,新西蘭本地一家工廠去年5月生產的3批次、共38噸濃縮乳清蛋白中含有肉毒桿菌。當天對包括4家中國企業在內的8家客戶發出提醒。這4家企業是: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公司和杭州娃哈哈進出口公司,上海市糖業煙酒公司,多美滋嬰幼兒食品公司。5日,雅培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也承認2個批次嬰幼兒奶粉可能受到污染。
8月5日,恒天然集團ceo西奧?史畢根斯(theo spierings)在京召開發布會向中國消費者道歉,表示10%的產品已經召回,90%的產品已經找到去向。目前,所有涉事企業均已經對受污染產品進行召回,但除了產品召回外,還沒有中國企業向原料供應商恒天然索賠的消息。
“簽訂合同到時候要求產品是安全和合格的,現在出了問題,責任完全在恒天然。既然恒天然已經承認其產品有質量缺陷,中國進口乳企就有權利按照合同約定向恒天然主張權利和索賠。”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對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如果消費者向中國乳企要求賠償的,中國乳企可以向恒天然追償,因為它是始作俑者。他認為,對于沒有損害的消費者,適用《中國合同法》96條的“10倍價款的懲罰性賠償”,受到實際損害和潛在損害的消費者,必須按實際損失賠償。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